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創新實踐深化改革 蘿北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機制
2011-06-14 20:4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4日訊(記者 王蕊) 黑龍江蘿北縣是一個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也是全省第一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縣。借著醫改的東風,蘿北縣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結合當地實際,緊緊圍繞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著眼建立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全面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解決了一些長期性、歷史性的問題。截至今年5月底,蘿北縣綜合改革基本完成,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新機制運行軌道。

  明確全行業管理新改革機制

  按照政策,蘿北縣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劃歸到縣衛生局實行全面管理。制定了縣域衛生發展規劃,對基層醫療機構設置、發展做出長期規劃,對合鄉並鎮後的基層醫療機構、村衛生機構按照『一鄉一院、一村一所』原則進行整合,全縣共設置鄉鎮衛生院8個,村衛生機構74個。今年5月,按照區域規劃,縣城內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隸屬於縣衛生局管理。目前,蘿北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全部理順,運行順暢。

  財政兜底 醫藥分家有推力

  蘿北縣是黑龍江東北部的一個邊陲小縣,地廣人稀,縣屬人口9萬人。2009年,該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低於全國縣域經濟平均水平。就是這樣一個小縣城,超前運作,全力保障基層綜合醫改。僅2010年,縣級財政向鄉鎮衛生院統籌補助資金905萬元,其中縣本級財政約750萬元,是2009年的2倍。

  為了改變業務收入用於發放人員工資的狀況,自2010年起,蘿北縣對所有鄉鎮衛生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遵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思路,縣財政全額補助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等經常性支出,將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資水平與本地失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全額發放了職工原來不享有的住房公積金、職工福利費、工會會費、保健費、個人取暖補貼、第13個月工資和漲補工資等待遇。2010年鄉鎮衛生院職工年均收入達到2.93萬元,較2009年的1.8萬元提高了63.5%。近十年來,蘿北縣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工資第一次足額按月發放到位。2010年,財政補償到位後,全縣鄉鎮衛生院月人均工資由1242元增加到1948元。

  利用基層綜合醫改的契機,解決了蘿北縣鄉鎮衛生院所有醫務人員長期以來的『工資欠賬』問題,極大地調動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鄉鎮衛生院職工在綜合改革前因為條件苦、待遇差,很多人找各種理由到縣裡工作,改革後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空前高漲,隊伍更加穩定。團結鎮鄉鎮衛生院西藥房的董曉梅表示,09年前,連工資都掙不滿,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纔掙到每個月600元,很灰心。現在一個月至少能拿到1600元,大伙都乾勁十足,現在能安心地為患者服務,也更主動地學習,以提高業務水平。

  引進競聘、考核 注入新型用人機制

  為了避免補償到位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又端上『鐵飯碗』,蘿北縣同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全員競聘制,編制只作為核定補助和聘用人員的依據。2011年4月,蘿北縣在鄉鎮衛生院一級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全員競聘和分流工作已經全部完成。而就在分流人員比例佔原有在職人員的36.5%的情況下,蘿北縣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核編、定崗、分流,平穩地推進了醫改的整體進行。

  改革前,全縣共有編制205個,實際使用181個,按照戶籍人口1.5?核定後現有編制115個,共需要分流人員66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批准設置的同時,重新核定人員編制為31個,並按照慣例、專業技術、工勤只能三種崗位類別,共設置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崗位100個,佔87%。

  定編定崗後,在各職能部門的共同組織下,組織衛生院全員競聘上崗,任期3年。無論是院長或是一般醫務人員,參加競聘時必須進行競聘演講,接受全體職工的民主測評,競聘得分現場公示。其中,院長得分由職工評議和領導小組評議各佔50%;職工競聘中,院長打分佔20%,全體職工評議佔80%。第一輪職工競聘共有119名職工申請參加,對出現空編的衛生院,實行了二次調劑競聘,最終108人通過了競聘上崗。對定編定崗後66名富餘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分流,其中,提前退休28人,病退休19人,待聘11人,退職2人,將長期借調在縣醫院和中醫院的6名醫生調劑到兩個醫院。

  分流後,鄉鎮衛生院醫務工作者隊伍更加年輕化,平均年齡由原來的39.7歲,降低到目前的37.3歲。副高級職稱佔有率由原來的1.8%提高到2.8%,中級職稱由原來的41.3%,提高到了44.4%,職工隊伍的總體素質明顯提高。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