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26日訊 在青岡縣建設鄉、民政鄉的田野裡,到處是綠油油的景色,玉米苗茁壯生長,讓人感受到了豐收的希望。這裡的苗情如此之好和農民們的精心侍弄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這裡的耕地有一批高標准、高質量農田水利工程做保障。
青岡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但屬於貧水縣份,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為此,這個縣一直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基礎建設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旱澇保收田。特別是2009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以來,已投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5064.24萬元。在建設鄉新茂村、民政鄉公平村等7個村,新建水源井249眼,配套動力249處,建設井房249處,簡易庫房6座,新建和改善節水灌溉面積12.8萬畝。
有了一批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是基礎,使得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工程發揮長期穩定的效益是關鍵。為此,這個縣本著自願和民主的原則,組建了農民用水協會,切實有效地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服務。全縣現已在項目區以行政村為單位,組建農民用水協會7個,協會以下以自然屯為單位下設用水小組。協會實行非營利性運營,主要向會員提供灌溉用水以及灌排等方面服務,按照供水成本核算向會員收取水費。用水小組負責維護所管轄的工程設施,按照協會灌溉用水計劃,組織用水戶實施灌溉,並計量本小組各用水戶的灌溉面積或用水量。會員享有使用協會灌排設施及灌排服務的權力,坐水種用水成本每車降低了2元,噴灌用水與傳統灌溉模式相比每畝降低20元。
用水協會的高效運行,極大提高了水利設施的利用率,促進了農業和農民的豐產增收。去年,通過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專家測算,坐水種每畝玉米產量提高50公斤,采取噴灌措施每畝玉米產量提高300公斤,采取膜下滴灌措施每畝玉米產量提高400公斤,項目區玉米平均畝產由原來的600公斤提高到了900公斤左右,項目核心區實現了畝產噸糧田的目標。通過采取節水灌溉,使玉米提前成熟5天左右,降低水份5 %以上,單價每斤高出0.1元。全縣用水協會輻射區域內,糧食增產達到了2000多萬公斤,促農增收1600萬元以上。以協會為載體的小農田水利還擴大了蔬菜、瓜果、萬壽菊等高效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優化了種植結構,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其中溫室蔬菜每畝實現年純收益達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