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2日訊 『跟著支部走,產銷不用愁;跟著協會乾,農民有錢賺。』這是樺川農民的共同心聲。隨著各種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樺川縣組織部門堅持『符合條件的單獨建,條件不夠聯合建』的原則,共組建黨組織16個。為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樺川縣有9個鄉(鎮)、105個村,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166個。其中,2011年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成員總數達1.2萬人,帶動農戶數6014戶,2010年合作社總收入11500萬元,成員人均純收入15800元,合作社成員比非入社成員年增收5500元。如何加強新型合作組織的黨建工作,給組織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樺川縣組織部門通過認真調查了解,針對新興合作組織普遍存在的黨員數量少、黨組織覆蓋率低的問題,從有利於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中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原則出發,主動適應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變化,根據新型合作組織的分類、黨員分布等不同情況,堅持『符合條件的單獨建,條件不夠聯合建』原則,共組建基層黨組織16個。僅梨豐鄉的農機協會黨支部就有黨員30餘名,會員涉及3個鄉鎮共160多人。每年的春播時節,協會黨支部都組織會員進行巡回跨區作業,有力推動了協會的健康發展。『支部+協會』模式,使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農村的人纔流動起來、先進的技術推廣起來。農民形象地說:『跟著支部走,產銷不用愁;跟著協會乾,農民有錢賺。』據統計,『支部+協會』模式,使每個農戶人均增收5000餘元。這些黨組織會同全縣基層黨組織一道,在社會管理中較好地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
在抓好新興合作組織黨建工作的同時,樺川組織部門並沒有放松對全縣農村支部的管理。他們通過『雙述雙評』,對全縣農村黨支部書記實施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與村黨支部書記工資收入、公務員招錄相掛鉤,對考核排名前10位的進行表彰獎勵,對考核排名後17位的進行誡免談話。同時,將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跡在縣電視臺《創先爭優黨旗紅》和《百村巡禮》欄目中播發,營造良好的爭創氛圍,充分調動了村黨支部書記創先爭優的積極性。去年以來,全縣共調整了9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免職3名,有3名考核成績優秀的黨支部書記考錄了鄉鎮公務員。
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百部聯百村』活動中,全縣共建立城鄉黨支部聯動對子105對,建立黨員『1+1』幫帶對子1220對,確定幫扶項目231個,投入幫扶資金368萬元,引進項目3個,共帶動農村896人就業。在困難黨員關愛幫扶中,建立幫扶資金,對12名農村生活困難的黨員予以幫扶救助,引起了良好社會反響。同時,在機關單位開展了『四創建一走進』活動;在企業開展了『黨員先鋒崗』活動;在窗口服務單位開展了『三亮三創』等載體活動,共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區32個,提合理化建議151條,開展技術革新20項,為企業增加效益790餘萬元。
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樺川縣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構建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