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街建築立面改造

東北網10月14日訊 修一條路,治理一條街,打造一片景。市建委按此思路實施的路橋建設,效果多贏。
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哈市采暖期長達半年之久,冬季燃煤帶來的懸浮顆粒物增多等空氣污染,一直是困擾我市環境治理的難題。與此同時,城區具有改造價值的居住建築超過5000萬平方米,其保溫低下、能耗較高、居住環境較差等問題,與城市發展形成強烈反差。
為此,今年市建委組織的大規模路橋建設,不只停留在修橋築路上———在路橋的延展與暢通中,其兩側及老舊小區內的既有建築節能與裝飾性綜合改造也大規模展開:共對220萬平方米建築實施節能改造,一舉節約供熱標准煤約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3萬噸,居民家中平均室溫可提高4℃。
伴隨『一馬平川』與『彩虹飛架』,一棟棟曾經『灰頭土臉』的老建築也實現華麗轉身。新路、新橋、『新』房子,使冰城環境面貌得到整體提昇。
房屋改造吹『歐風』
隨著市區內新路新橋的暢通,不少沿街區域舊建築也換上了新裝,歐陸風情在街區兩側隨處可見。記者在宣化街看到,臨街近期改造完成的歐式風格居民樓外牆,與遠處深綠色的復古鐵藝涼亭及公交站臺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充滿歐陸風情的畫作。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我市在大規模路橋建設的同時,把建築節能改造與歷史文化街區風貌恢復及保護結合起來,給老房子『穿衣戴帽』,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也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市建委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程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方登林介紹,今年我市主要針對文昌高架橋等路改重點項目、城市綜合整治項目周邊具備改造價值的建築實施規模化和區域化裝飾性節能改造,范圍覆蓋松花江南岸道外段、文昌街、宣化街、先鋒路和花園街沿線臨街建築。
對於沿街建築,將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城市立面整飾景觀改造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對既有建築實施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和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與熱計量改造,實現節能達標;另一方面通過對建築外立面按地域特色進行整飾和修繕,挖掘歷史文脈,傳承地域建築特色,提昇城市形象,實現低碳排放,生態和諧。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在實施節能基本改造基礎上,根據房屋坐落區域及對公共空間和城市景觀的影響,結合規劃要求和建築風格,采用增加樓體進深、增設或擴大陽臺面積、增加歐式風格濃郁的線、角、柱等建築符號以及屋頂造型等方式,突出周邊特色景觀的整體諧調、空間視覺的完善,打造歐陸風情和濱水文化濃郁的城市環境,營造『新路、新房、新面貌』的低碳城市整體環境,實現了地域特色和歐陸風情建築風格的延續與昇華。
牆體保溫又節能
據了解,今年我市投資8億多元,原計劃對206萬平方米既有建築進行節能綜合改造。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近224萬平方米、被改造建築約320棟。這些建築的改造將於10月底全部完工。
這其中,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裝飾性節能改造,主要集中於文昌街、宣化街等已實現新路、新橋暢通的臨街沿線,改造面積97萬餘平方米、138棟單體工程。采取社會投資、政府補貼的投融資模式實施的一般性節能改造,改造范圍主要包括紅旗小區、康安小區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集中供熱住宅小區既有建築,以及呼蘭、延壽、通河、依蘭等區、縣的既有建築,改造面積約140萬平方米。
據介紹,我國北方地區既有建築能耗佔當地全社會能耗的近30%,我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一期工程的結束,將使建築達到節能50%設計標准。根據目前工程進度,今年我市將完成220餘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築節能綜合改造,可實現年節約標准煤約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3萬噸的節能減排量。
街區『變了一張臉』
事實上,我市與路橋建設同步推進的房屋立面節能改造工程,使許多街區環境出現了『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根本性轉變。
在節能改造工程中還同時進行了三方面改造:其一是樓內公共空間改造,修繕整飾破損樓梯間,維修安裝聲控燈,普通單元門更換為保溫防盜門;其二是建築景觀整飾改造,結合區域規劃要求和建築風格特色,進行組團式立面整體改造;其三是庭院配套改造,拆除私建濫建,維修小區破損道路,完善庭院設施,綠化、美化小區環境。
『通過對既有建築立面節能改造工程,給房屋直接投入每平方米300元到500元不等的維修改造費用,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同時,也延長了建築的使用壽命』。據徐衛東介紹,加上很多區域大量新路橋的暢通,在極大提昇區域景觀環境、改善居住品質的同時,這些房屋的評估價格也進一步提高。
冬季室內暖融融
哈市一年有半年是在寒冷氣候下度過的,冬季最低氣溫甚至達到零下30多攝氏度。長期以來,既有非節能建築大多年代久遠,牆體透寒,有的房屋還出現霉斑、結露等現象,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
今年,與路橋建設同步推進的建築節能改造,讓許多居民提前感受到了『暖意』。
家住道裡區康安小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小區近日完成牆體節能改造。雖然『十一』期間氣溫驟降,但張先生已發現往年明顯感到的『屋裡凍』現象沒有了,『看來外牆貼一層東西還真不是花架子,太有效了。』
這種效果,隨著隆冬季節的到來會有明顯體現。去年完成節能改造的遼河小區居民魏玉蘭告訴記者,以前一到冬天就發怵,窗戶嗖嗖進風,給了暖氣也不熱。現在可好了,窗戶換成了三玻塑鋼窗,牆面也都保溫加固了,冬天屋裡一直都保持在23℃左右,節能改造真的太好了。
市建委牆改辦主任徐衛東介紹,從目前已實施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效果來看,老舊建築除了『舊貌換新顏』,房屋冬季保暖效果也得到大幅提昇,改造後能使室內溫度平均提高4℃。而且,今年節能改造的保溫苯板中設置防火隔離帶,使居民工作生活得到多重保障。
招招妙棋破解資金瓶頸
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需要大量的改造資金,尤其是在嚴寒地區進行節能改造的標准高、技術難度大、關聯改造內容多,資金投入就更大。按國家相關規定,氣候區獎勵基准為嚴寒地區每平方米55元,寒冷地區為每平方米45元。各地普遍測算結果是,一般進行綜合改造所需資金為每平方米240元至300元。資金缺口大,缺乏有效的融資模式,這幾乎是所有地方政府進行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最大瓶頸。
哈市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以每平方米建築面積改造成本300元左右計算,將哈爾濱市超過5000萬平方米具備改造條件的居住非節能建築徹底改造完成,至少需要投資150億元,資金壓力巨大,單靠政府投入難以解決。
為此,我市以市城投公司為投融資平臺,以國家獎勵資金和市專項資金等政府性資金為資本金,申請國家開發銀行信貸資金作為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資金支持,打破了長期以來的資金瓶頸。同時,積極制定激勵政策,激發和帶動各區、縣(市)、大學大廠、節能服務公司等社會力量以及供熱物業等受益者,堅持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最大限度與市場化運行機制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引入城建重點項目資源平臺、合同能源管理、適度擴增建築面積等市場化方式,融匯區、縣(市)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節能服務公司以及供熱物業有關受益者等社會投入。
據悉,2011年我市實施200餘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總投資8.33億元,其中政府投資6.5億元、供熱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及各區、縣(市)自籌投資1.83億元。
節能改造小檔案
『十一五』節省燃料費逾4000萬元
『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完成既有建築節能及供熱計量改造410餘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了任務目標。實現每年節約標准煤約7.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8.6萬噸,節省燃料費用超過4000萬元,惠及居民家庭8萬戶。探索了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長效推進的有效途徑,弘揚了哈爾濱中西合璧的建築文化特色,營造了『新路、新房、新面貌』的城市整體環境,促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
『十二五』將完成改造1500萬平方米
從目前哈爾濱市情況看,既有非節能居住建築存量較大,上世紀80年代以後建成、具有節能改造價值的既有非節能居住建築超過5000萬平方米。根據國家『十二五』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規劃指標要求和我市『十二五』期間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計劃,哈市應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0萬平方米,佔黑龍江省總任務量的37.5%。
為確保如期實現『十二五』期間改造目標,哈爾濱市政府積極搶抓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機遇,加大與相關政策的對接力度,將20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納入2011年惠民行動項目重點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