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4日訊 9月26日的漠河,天空中已飄起了漫天飛雪。隨著第一輛汽車轟鳴著駛上漠北公路,中國最北部的高速公路,省道加漠公路漠河機場至北極村段正式通車了。從此,大興安嶺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這是在世界高緯度地區修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路段全部位於北緯52度以上的『高寒禁區』,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攝氏度;這是全國跨越永久島狀凍土層最多的高速公路,全程永久凍土路段共計16.85公裡,佔總裡程的20.61%;這是全國施工速度最快的高速公路,有效施工期不足12個月,開鑿土石方855萬立方米,修築公路81. 765公裡。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公路建設者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故事……
喚醒沈睡千年的凍土
高寒禁區,是人們對大興安嶺惡劣氣候的描繪。而漠河,位於大興安嶺的北坡,更是禁區中的禁區。有氣象記錄以來,漠河最低溫度達零下52.3攝氏度。
2009年5月28日,3000名公路建設大軍開赴這裡,向沈睡千年的凍土開戰。
為獲取准確詳實的地質資料數據,漠北項目聘請中交一公局利用當前國際先進的地質雷達法和高密度電法,結合常規的地質鑽探法詳細勘察了項目全線地質類型。經勘察,漠北項目凍土段落總長16.85公裡。
公路的修築勢必打破路基以下原有的熱平衡,使路基下多年凍土融化下沈。漠北項目聘請中科院和中交一公局專家在不同路基設計形式和不同施工措施的路段布設4組地溫對比斷面和8組沈降監測對比斷面,對多年凍土地溫和路基路面沈降變形狀況進行監測分析,定期整理觀測數據,研究制定應對措施。
一場人與凍土的較量就此拉開。為了搶工期,進入12月份,部分路段仍在施工。此時,漠河的氣溫降至零下40攝氏度。指揮肖樓對記者說,他眼見工人在擤鼻涕時,手上粘掉一塊皮。冬季大興安嶺的凍土堅硬如石,人工打眼,一錘下去,只有一個白點,工人們就10分鍾一換班,輪番上陣;還有的工人在路上搭起塑料棚子,棚內支起『地火龍』,雪在外面下,人在裡面乾。據了解,參加漠北公路冬季施工的人員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清理土方,由於剝離後的粉質黏土黏性太大,龐大的『J-50』拖拉機陷進去,只隱隱約約露出一個頂棚。管理人員在粉質黏土中行走,靴子陷進泥土中,只能拔出兩只空腳板。
據統計,漠北公路全線共挖除凍土總長2.373公裡,清理凍土土方29.2萬立方米,回填土方30.4萬立方米。鋪雙層土工格柵65萬平方米,設置護坡道10.1萬平方米。
高寒禁區創造『漠北速度』
公路建設中,人員、機械、材料供給及時是確保施工生產順利的關鍵因素,而這些恰恰是漠北項目缺乏的。
漠河縣與哈爾濱相距1300多公裡,物資運輸極為不便。水泥全部由哈爾濱水泥廠購進,鋼筋由伊春西林鋼鐵公司購進,經由哈爾濱輾轉運往漠河,鐵路運輸距離超過1800公裡。漠北項目是『三年決戰』重點項目中外購材料運輸最遠的項目。項目建設累計消耗人工數量達到75萬工日。漠河縣常住人口只有3萬人,可提供的勞動力極為有限,受土特產品采摘季節影響,每年7月至9月,勞動力更加匱乏。
為解決漠河縣勞動力資源匱乏的狀況,指揮部組織施工單位提前與勞務人員簽訂僱用合同。同時,他們還從提前完工的項目和省外調用勞務隊伍,改善勞務人員生產和生活環境。指揮部利用冬季提前備料,2010年冬至2011年春季,他們完成水泥儲備10萬噸,解決了制約路面工程按期完工的最大難題。
漠北路的建設者們克服『有效工期短、凍土分布廣、夏季降雨多、工程數量大、材料運輸遠、勞力資源少、防火任務重、環保要求高』等八項難題制約, 『吃三、睡五、乾十六』創造了『漠北速度』。
從開工建設到通車,漠北高速只用了短短2年4個月時間,扣除氣候等因素,有效施工期不足12個月。而據了解,漠北高速公路是當年全省24個重點項目中,最後一個申報立項的重點項目,但從立項到拿到批件以及公路交工,漠北公路則走在了前面。
『洪波林』種下永遠的思念
在漠北公路A1標段k7+700處,記者見到了經過人工栽植的松樹林。這裡曾經是一片取土場,為了還大自然綠色,指揮部進行了整理,在今年春季組織全線參建者共同植樹,經指揮部及各參建單位商定將這片林子命名為『洪波林』,以此紀念因勞累過度為漠北公路建設獻出年輕生命的原總監辦主任霍洪波。
2009年10月13日,漠北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總監辦主任霍洪波在連續工作40小時後,因心髒病發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據肖樓介紹,霍洪波原本可以選擇生活條件優越、工資待遇較高的建設項目,但他卻選擇了環境最艱苦的漠北項目。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他堅持每天到施工現場檢查指導,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帶來安全和質量隱患的環節。漠北項目每一座橋涵構造物,他都親自檢測過。
漠北公路交工通車了,霍洪波卻長眠於興安嶺的青山綠水中,與傾注了他生命和心血的公路相依相伴。同時,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全體建設者永遠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