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公安工商嚴查假劣種子 內蒙古瓜子以品質立品牌
2011-12-16 09:28:57 來源:生活報  作者:仲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6日訊 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正是栽下了瓜子這棵梧桐樹,纔有了全國最大的瓜子集散地——鴻鼎農貿市場。之後,洽洽、真心、魯花等一批全國知名食品企業紛紛落戶於此,當地中小型炒貨、食用油廠家不敢掉隊緊隨其後。

  在連日采訪中,記者常常看到裝滿瓜子的卡車行駛在公路上,有的車輛是把瓜子從鴻鼎市場運往全國各地;有的是把從村屯收購來的瓜子,運往工廠,加工制成精美的炒貨商品,再銷往大江南北的各大超市。

  目前,巴彥淖爾種植的瓜子雜交品種達20多個,且種子市場管理規范,好種子產出好瓜子,質量上乘,產量倍增。在探訪鴻鼎農貿市場、莎莎食品有限公司、種子經銷商之後,記者找到了巴彥淖爾瓜子叫響全國的緣由。在這裡,靠著小小的瓜子,當地的農民富了,入駐的食品企業笑了。

  瓜子賣全國日交易額超2000萬

  鴻鼎農貿市場綜合部經理趙寶生:全國數百名客商雲集,每天交售葵花的農用車超過1500輛,日交易量達到5000多噸。

  13日,記者來到全國最大的瓜子交易市場——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鴻鼎農貿市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派車水馬龍、紅紅火火的繁榮景象:幾十臺交售瓜子的車輛排起了長龍,等待驗貨;工人們正忙碌地篩選、去雜、打包、裝車;一排排墨綠色的瓜子精選機,整齊的擺放在路邊,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一樣。賣完瓜子的農民數著一沓沓鈔票,臉上露出收獲的喜悅。

  記者對眼前景象感覺新奇時,五原縣塔爾湖鎮的農民李喜剛卻說:“每年10月當年產的瓜子上市時,這裡的景象更壯觀。那時,到處都能看見選貨的客商,黑、吉、遼、京、晉、冀、黔……全國各地的車牌照,在這裡都能看到。”老李一邊說著,一邊點著手裡的錢,當天,他在這裡以每斤3.6元的價格,賣了一農用車瓜子。他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今年他種了80畝葵花,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

  鴻鼎農貿市場綜合部經理趙寶生介紹說:“每年瓜子在交易旺季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客商雲集這裡收購葵花原料,每天交售葵花的農用車超過1500輛,日交易量達到5000多噸,交易額達到2000多萬元。”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巴彥淖爾市就開始大面積種植瓜子。近年來,隨著鴻鼎農貿市場的建成以及安徽真心食品、浙江大好大、浙江娃哈哈、福建百聯、山東魯花、上海佳格、包頭金鹿等一大批葵花加工知名企業的落戶,有力地拉動了河套地區的葵花產業的發展,延伸了產業鏈條。食葵、油葵年加工能力達到30多萬噸,年創產值30多億元。

  加工企業移師原料主產地產值猛增

  莎莎食品公司總經理華同心:搬到內蒙古後,生產線吃飽不成問題,當地還提供許多優惠政策。

  因為巴彥淖爾的瓜子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質量好,全國各地的食品加工企業都看好這塊寶地,紛紛來此“搶佔山頭”。據了解,在巴彥淖爾市有瓜子深加工企業100多家,僅在五原縣就有7家之多。13日,記者來到了五原縣莎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剛一進入廠區,就能聞到夾雜著奶油味的瓜子香,這香味,沁人心脾。幾臺大型貨車停放在一間倉庫的門口,傳送帶把一袋袋包裝精美的五香瓜子運到貨車上。司機告訴記者,這批貨是發往貴州的。存放成品瓜子的庫房著實讓人驚訝——高約8米,長約30米,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庫房中,擺放著“整裝待發”的成品瓜子。

  “我們企業的規模在巴彥淖爾市只能算是中等。”莎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同心說。以前,莎莎食品公司的總部在西安,因為那裡不是瓜子的主產區,為了保證生產,當時,每年都要派出十多組人馬前往甘肅、內蒙古等地收購瓜子。“因為巴彥淖爾的瓜子產量大,去年春節,公司決策將總部移師到這裡。”並且五原縣政府對於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出臺通水、通電、通路、提供生產用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去年4月份,廠房建成,10月份投入生產。“第一年我們產值就達到了2000多萬。”華同心說。

  原先,莎莎食品在西安時,因為生產原料不足,每年都要過著“討飯”的日子,現在的情形卻大不一樣——“生產線滿負荷工作,日生產瓜子60噸,在瓜子豐收的季節,生產線吃飽不成問題。”華同心說,除此之外,當地其他生產材料也比西安價格低,因為五原縣離內蒙古烏海煤礦近,每噸煤炭的價格比西安便宜近200元錢,西安的電費每度1元錢,五原縣纔0.67元錢。


 

  種子經銷商賣假種子等於砸自己飯碗

  種子公司經理張富昇:發現假冒偽劣種子,執法部門決不手軟,所以,任何人不敢銷售有問題的種子。

  巴彥淖爾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瓜子批發集散地,擁有眾多瓜子深加工企業。如果繼續讓巴彥淖爾的瓜子穩坐全國第一把交椅,種植瓜子時就必須選擇優質的品種,假設在這裡的瓜子種子市場混亂,也許巴彥淖爾的瓜子就沒有今天的輝煌。

  連日來,記者多次采訪當地的種子經銷商,在瓜子種子的銷售末端,當地經銷商們都繃緊了抵制假種子這根神經。

  張富昇,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套海鎮富昇種子有限公司經理。他所銷售的瓜子種子全是優質的雜交品種,品種不但抗病性強,而且產量高。

  張富昇告訴記者,每年春耕時節,縣裡的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種子管理局經常檢查種子經銷公司,一旦發現有公司出售假冒、偽劣的種子,執法部門決不手軟。所以,任何人不敢銷售未經過審定的品種。

  “我們的一個同行,就因為種子的事進去了。”張富昇說,今年春天,當地一種子經銷商在外地進購了一批瓜子種子,其實,種子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這個經銷商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把這批種子進行了重新包裝,沒有注冊商標,隨意給種子換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開始大肆宣傳種子的優質特性。“沒成想,僅僅因為給種子改名稱換包裝這點事,被工商和種子管理部門查獲了,並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現在,他還在裡面沒出來呢。”

  張富昇說,這些年,種子市場規范了,種子經銷商都守法經營,大家都知道,賣假種子如果被查,自己肯定倒霉,而且,銷售假種子即使僥幸沒被發現,長久下去,內蒙古大瓜子的金子招牌就砸了,自己的飯碗也就砸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