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2012年哈市《政府工作報告》民生解讀
2012-01-19 13:59: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翻開2012年哈市《政府工作報告》,『民生』被抒寫得格外醒目:『社會保障水平還不高,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十分繁重。』是哈爾濱對自己的清醒認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持續推進惠民行動,切實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是哈爾濱對未來的溫暖承諾。

  城市管理提檔昇級

  今年哈市將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水平,使市容更整潔、出行更順暢、景觀更宜人。城市面貌將有改觀:加大哈市市容環境建設管理力度,昇級改造舊有居民庭院1027個、社區休閑健身廣場20個,新建改造水衝式公廁50座。集中整治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園中村環境以及架空線纜和牌匾廣告,綜合整治中山路二期、群力新區沿江景觀線,高標准做好松花江兩岸、濕地岸線及主城區夜景燈飾亮化;困擾居民的老舊住宅物業管理將實現全覆蓋:成立社區物業服務站121個,維修老舊住宅1000萬平方米,實現老舊住宅物業管理全覆蓋。加快群力西區集中供熱等熱源項目建設,改造老舊管網276公裡,拆並一批小鍋爐。停車難的問題將有效緩解:規范路邊停車,新建社會停車場30處,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百姓出行的舒適度將進一步改善:繼續新增大容量綠色環保公交車300臺,更新300臺,爭創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試點城市;水源地保護力度繼續加大:加強對磨盤山、西泉眼等城市水源地保護。開展地下管線隱患排查整改,確保安全運行。

  城市建設注重銜接

  今年哈市將突出規劃在城鄉建設管理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編制好城市生態綠道系統、快速公交、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專項規劃,控詳規劃、修詳規劃覆蓋中心城區近期重點建設地塊,推動產業集聚區與城市功能空間布局規劃有效銜接。啟建王崗、一苗圃高架橋暢通城市南部。今年哈市將重點啟動建設王崗、一苗圃高架橋等南部聯絡線工程,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條、橋涵15座,完成保健路、八區地道橋續建工程,大中修一批城區破損道路。完成農村公路改造500公裡。呼口大橋建成通車。繼續推進江北百公裡濱江景觀大道建設,確保呼口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搞好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和群力新區公交、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地鐵年底開通。地鐵1號線一期力爭年底前實現試通車,二期工程和哈西客站地鐵聯絡線建設加快推進。改造建設哈亞公路阿城至尚志段等2條國省乾線公路,新建續建哈成公路二期等5條城市出口路和京哈高速南沙大街等4個互通立交出口。建東西軸線景觀大道。啟動花園街保護街區、東西軸線景觀大道和空港大道新區聯絡空間等區域綜合改造。

  生態保護力度空前

  今年,哈市將按照建設國家環保模范城和園林城市目標要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三溝』治理完成何家溝、馬家溝郊區段整治、清水水源工程和信義溝雙線截流。阿什河治理完成污水截流和阿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啟動4個鄉(鎮)污水處理項目和市區段生態景觀建設。松花江乾流水質基本達到國家三類標准。松北水網體系開挖渠道45.1公裡,新建橋梁30座。推進植樹造林和城區綠化,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新增城區綠地200公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治理水土流失36萬畝,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60個。啟動江北區域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建設,推進雙琦廢棄資源利用示范廠改擴建和餐廚廢棄油脂綜合處置廠建設。

  社保擴面越來越大

  全面落實小額貸款擔保等扶持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積極開發公益性服務崗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以上。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年底前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全覆蓋,未轉非被征地農民應保盡保。擴大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受益面,資助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參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新農合統籌區域內政策性報銷比率75%以上。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將殘疾人康復治療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逐步擴大支付項目。實現工傷、失業保險市級統籌,逐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水平。落實社會救助政策,完善城鄉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新增社會辦養老床位1000張。

  民生關懷無微不至

  新建中小學校4所,創建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50所,新改建公辦幼兒園78所。實施校捨、校車、校園周邊秩序整治工程,為孩子們創造優良學習環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立專業化實習實訓基地4個,啟動建設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建立健全入學和助學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今年哈市將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完成3所市直醫院、4所區縣醫院和10個區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從今年開始,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市直醫療機構建設。推進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啟動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和醫療責任保險試點。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啟動國家級『電子病歷』試點,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繼續抓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哈市將在注重質量和公平的前提下,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確保今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9萬套,為1.5萬戶群眾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發放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群眾、新就業職工、農民工住房困難。

  道裡

  將投入4000萬元,創業培訓1000人次,安置就業1.2萬人次,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30個,為全區548名70周歲以上失能老人每月提供100元居家養老服務。建成使用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區4處、標准化社區5處。建群力尚志幼兒園(總園)、群力新區經緯中學等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廉租住房實物配租60套,發放3000戶廉租住房家庭租金1200萬元。投資1.2億元,結構性提檔昇級道路9條、大中修道路5條、維修道路100條。投資7000萬元,提檔昇級舊有居民庭院298個,新建社區廣場16個,改造農村泥草房378戶。加快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示范區和龍江傳媒產業園等文化項目建設。

  道外

  啟動太平大街、大保定街、商職幼兒園3個項目,推進樺樹、江堤等9個項目征收淨地和建設工作。啟動東棵街和東化工路地段的征收工作。加大回遷安置工程推進力度,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讓回遷居民住上『放心房』。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校捨4棟、9686平方米,維修改造學校7所、3.5萬平方米。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實施1007戶農村泥草房改造,全面完成改造任務。提高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社會救助覆蓋率4.3%。

  南崗

  完善和優化『15分鍾公共文化服務圈』功能,年內新增文化體育健身路徑100件;高標准組織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昇級改造比樂街等10條(段)12.8萬平方米道路,維修道路12萬平方米,改造居民庭院100個,闢建休閑健身廣場10個;投資2500萬元,打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大廈;投資4500萬元,建設全國一流、省內最大、『七位一體』的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加大助老服務力度,新建50個『六室一堂』規范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加大投入力度,為21個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118名醫護人員,滿足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加大社區辦公用房和公益用房建設投入,年內建成3個千米以上中心社區。

  香坊

  全面啟動木材街西側等11片棚戶區改造工作。實施公濱路、三合路等14條道路打通工程,綜合改造道路8條,維修道路50條。改造居民庭院130個,亮化樓體101棟。新建路側游園4個。建設地下商業廣場、停車場、過街通道等多功能人防工程。將轄區現有的356條三、四類街路全部打造成為達標街路,建設無積塵廣場3個、示范街路10條、達標庭院1000個。積極推進中國亭園建設。建設集圖書借閱、文化培訓、文化活動功能於一體的區域文化活動中心5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5個、村文化活動室20個、社區圖書館10個、圖書流動站10個、社區體育場5個、體育示范社區10個、全民健身路徑20套。

  平房

  將新建道路33條;新增綠地22公頃,規劃建設市民休閑主題公園2處;對新疆大街等7條街路實施燈飾亮化,啟動37個庭院環境綜合改造;完成哈南幼兒園建設,改造24中學,籌建一座高水平冰雪運動場館,力爭東方學院等高校年內開工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實現城鄉衛生服務全覆蓋;實現新增就業1.5萬人次;深化醫療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門診統籌報銷比例,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擴大商品房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按比例配建廉租房,啟動零散棚戶區改造工程,做好萬米一期、新牧社區等項目的回遷安置工作,持續改善居民住房條件。

  松北

  確保4所學校新教學樓投入使用,爭取啟動3所學校建設;啟動區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籌建萬寶田園新市鎮民俗館;打造松北大道、松浦大道、祥安大街、世貿大道、沿江景觀大道5條景觀廊道;年內完成部分道路排水管線建設,實現中心區域污水管線全面貫通;建設松浦大道、祥安大街等主要街道人行過街天橋;啟動金融商務中心核心區主乾道路、管線和綠化建設;完成松花江公路大橋、大耿家立交橋等幾座大型橋梁航道疏浚;加快推進三個農民安置小區建設;眾和城、廣信新城兩個安置小區全部竣工,潤恆城一期全部進戶。

  阿城

  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2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00個。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0.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1億元。

  加強保障房供給。改造農村泥草房1600戶,完成總面積6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住房1000套、總面積29萬平方米的回遷房4500套、總面積2.9萬平方米的公租房500套,購買配建廉租房60套,將廉租房補貼提高到每平方米6.67元,為2460戶家庭發放租賃補貼850萬元。

  推進龍滌小學異地建設,啟動車站小學、第四中學教學樓改擴建工程,完成雙豐、料甸中心小學改造,創建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9所。新建城鄉5所公辦幼兒園。

  呼蘭

  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轉移農村勞動力3000人;免費實施再就業培訓160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00人;打通2.6公裡西環路,改造排水管網2500米,啟動1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實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7萬平方米;投資1億元,建設區第一人民醫院;新建大用、白奎2所衛生院醫療樓,村級衛生所標准化率達50%以上,增設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農合參合率均達到100%。建設佔地1萬平方米的區敬老服務中心;新建沈家鎮沈家村、大用鎮沈八村、許堡鄉許堡村、長嶺鎮平坊村等4處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建廉租住房30套。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