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春走基層】這個春天與希望同在
2012-02-10 10:00: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10日訊 正月裡的龍江大地,處處張燈結彩,家家喜氣洋洋。在這歡度佳節的日子裡,有一個群體卻始終讓人牽掛:低保家庭。這個節日,你們過得好嗎?穿得暖嗎?近日,帶著節日的祝願與問候,本報政教新聞中心記者分赴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綏化等地,走進低保家庭,記錄下一幕幕幸福瞬間。

  《醫療新政破解“看病難”》,佳木斯市低保戶高俊發治愈腿傷的經歷,折射了我省致力於改善困難群眾“看病難”的魄力和改革勇氣;《廉租房裡的“民生溫度”》,兩個低保家庭告別居無定所的租房生活,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新居,滿心歡喜度過了一個最溫暖的春節;《一路前行“家燈”相伴》,18歲的孤兒梁爽生活不幸、經歷坎坷,但民政部門的人性化舉措和寄養家庭的關愛讓她重新享受到了“家”的溫暖;《臨時救助金解燃眉之急》,女兒病重,低保戶王忠勝苦不堪言,關鍵時刻,政府伸出援手送上臨時救助金救了他女兒的命,他的心裡,滿是感激……傾聽著,記錄著,感動著,也憧憬著,一件件民生實事,成就了一戶戶低保家庭的平安與快樂;一項項暖心政策,讓低保家庭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新的期盼。

  王忠勝(右一)對記者說臨時救助金為自己解決了難題。

  修貴(中)對自己家裡的溫度很滿意。

  梁爽(中)說自己並不孤單。

  高俊發(左二)向記者進述腿傷恢復情況。

  告別居無定所

  廉租房裡的“民生溫度”

  1月31日,正月初九,年味正濃。一路爆竹聲聲,記者驅車來到綏化市,穿街過巷,到處可見紅彤彤的燈籠、金燦燦的對聯和福字,一派喜慶祥樂的景象。

  興旺小區位於綏化市北林區鬧市的一隅,遠遠望去,紅色磚牆,綠色窗櫺,跟普通的商品房並無差別,走進一瞧,小區內高懸著“熱烈歡迎廉租房住戶入住”的橫幅,纔知道這裡居住的是低保家庭。僅2011年,北林區就有1081戶低保居民搬進了像興旺小區這樣的新房,徹底告別了居無定所的生活,踏踏實實過了一個暖意濃濃的春節。

  4單元301室門上貼著春聯“人順家順百業順,福多財多喜樂多”,這是低保戶田曉英的新家。見到記者,田曉英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是我半輩子過得最溫暖的春節。”她清楚地記得小區發鑰匙的日子是去年12月2日,“12月5日我和兒子就搬進新家啦!”在這個近50平方米的新家裡,田曉英向記者講述了她的故事:自己身患重病,三級殘疾,兒子為了照顧她,只能在附近的小超市裡打工。“租了12年的車庫住,就是因為租金便宜,但那個屋子太冷了!”

  “我今年49歲了,以前從沒想過能住上這麼暖和寬敞的新房子。”田曉英一邊拿著溫度計測室內的溫度一邊說:“我兒子那屋26攝氏度,我這個屋子有30攝氏度呢。”話語間滿溢著幸福。“取暖費得不少錢吧?”對於記者的擔懮,田曉英笑著回答說:“政府給了取暖補貼,過年前就打到我的低保存折裡了,還有副食補貼、‘兩節’補貼等好多錢呢。”

  去往另一個低保戶修貴家的路上,綏化市北林區民政局局長徐濤告訴記者,修貴一家生活艱難,自己本身就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妻子患有糖尿病綜合癥,兒子身患重病。來到嘉興花園小區,修貴的家就在這裡,73歲的老修穿著薄線衣就迎了出來,“屋兒裡可暖和了!”修貴說,2009年他住進了新房,是北林區第一批廉租房住戶。

  修貴之前的日子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租了20多年的房子住,搬了20多次家,哪兒便宜就往哪兒搬。”修貴感慨道,現在這個小區環境優美,各項設施完備,物業公司還免收物業費。“對面就是人民醫院,帶著老伴看病很方便。”老修打心裡歡喜,“過年前,低保局的領導給我們送來了米、面、豆油,啥都不缺。”

  據綏化市低保局局長何文藝介紹,北林區2009年至2011年累計讓1663戶低保居民住上新家,其中2011年有1081戶低保居民拿到新房鑰匙;共對7252戶低保居民發放廉租房住房補貼7158萬元,其中2011年發放補貼858萬元。何文藝說:“為保證低保家庭在冬天裡過得溫暖,在2011年取暖期前就已經把冬季取暖費,采取社會化發放的形式,及時發放到低保戶手中。”

  最溫暖的春節·住有所居

  兩個低保家庭告別顛沛流離的租房生活,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新居:“這是我半輩子過得最溫暖的春節。”“政府給了取暖補貼,過年前就打到我的低保存折裡了,還有副食補貼、‘兩節’補貼等好多錢呢。”

  記者手記

  讓更多低保家庭住得“體面”

  在與低保戶交談的過程中,記者感受到,家庭的貧困曾讓他們舉步維艱,而他們要求並不高,能住上合適的房子,能過簡單的日子就足矣。令人欣喜的是,政府並沒有忘記他們,一項項扶持政策,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單就安居解困這一方面,已從“住房補助”一條腿走路,發展到如今邁出“廉租住房”、“住房補貼”雙腳大步前行。

  然而,現在我省仍有一大部分低保家庭還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隨之存在著很多不便之處,比如說受租價制約租住條件很差、地點遠離市區等等。不過記者也了解到,政府部門正擴大低保家庭申請廉租住房范圍,著重解決改善低保家庭住房問題,讓更多低保家庭住得體面。

  向幸福出發

  臨時救助金解燃眉之急

  最溫暖的春節·貧有所助

  二級肢殘的王忠勝和多病的女兒相依為命。女兒病重時,拿著臨時救助金,王忠勝心中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形容當時的心情:“就像又被救活了一次似的,在孩子有病最著急的時候,是臨時救助金救了她一命啊!”

  正月初九,哈爾濱南崗區平公街一棟老式的居民樓院內,爆竹聲聲,年味未盡。低保戶王忠勝倚在窗前看著室外的天氣,他祈禱著氣溫不要轉變的太快,那樣女兒就不會發病了。這是王忠勝在新年裡許下的願望之一。

  這天下午,記者跟隨社區乾部來到王忠勝的家,21平方米的小屋裡雖然陳設簡單,但整個房間收拾得十分乾淨。王忠勝告訴記者,他想申請廉租房,可按照政策規定,人均住房面積不足10平方米纔可申請廉租房,只差一平方米,王忠勝和廉租房失之交臂。

  49歲的王忠勝因骨髓結石被殘聯定為二級肢殘,長在腰右側上的硬疙瘩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有半個橄欖球大小,疼痛壓得他無法直立走路。為了接受記者采訪,王忠勝蜷在一張低矮的板凳上,吃了6片去痛片,他說,“疼起來連話都說不出來,加大藥劑就能止痛久一些。平時自己在家的時候都是躺著,坐起來或者乾點家務都得靠止疼藥頂著。”王忠勝的病需要常年吃藥,他和女兒每個月520元的低保金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若趕上女兒發病,520元錢就顯得杯水車薪了。

  2011年6月,我省出臺了《黑龍江省臨時救助資金管理辦法》,專項用於解決城鄉低收入困難群眾因臨時性、突發性原因造成的基本生活出現的臨時困難,僅哈爾濱市南崗區就啟動了17萬元救助金,幫助了96戶貧困家庭解決燃眉之急,王忠勝是受益者之一。

  2011年8月,女兒病了。咽炎、扁桃體炎、鼻竇炎同時發作,嗓子內皮肉潰爛,不斷地往外咳大塊兒膿血。女兒的病嚇壞了王忠勝,可更讓他發愁的是給女兒治病的錢遲遲沒有著落。無奈之下,他向蘆家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說明了具體情況,工作人員主動幫助王忠勝到南崗區民政局申請了低保戶臨時救助補貼。申請的臨時救助金,從填表到審核再到撥款需20天,可女兒的病情卻是一天都等不了。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商量後先為王忠勝墊付1000元,等救助金撥下來再還上。拿到救助金時,王忠勝心中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形容當時的心情:“就像又被救活了一次似的,在孩子有病最著急的時候,是臨時救助金救了她一命啊!”

  春節臨近時,南崗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又給他送來500元臨時救助金和一些年貨。王忠勝領著女兒去超市“奢侈”了一次,買了幾樣平時捨不得買的肉和新鮮蔬菜。除夕夜,他為女兒做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圍坐在飯桌前,王忠勝許了三個願望:一個是為女兒,希望她健康茁壯的成長;另一個則為自己,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經營自己的福彩站,擺脫依靠低保金生活的日子;第三個是為自己和女兒,他希望能有一間能夠擺放下兩張床的房間,這樣女兒就不用和自己擠在一張床了。

  記者手記

  惠民政策多點彈性空間

  臨時救助政策對於低保、貧困家庭是一項雪中送炭的善舉,更具有社會價值,讓王忠勝們可以在春節裡滿足著、幸福著。

  一些惠民政策在實行過程中雖然尚有缺憾,但一直朝著盡善盡美努力著。在王忠勝的新年願望裡似乎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試想一下,若無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前期墊付,女兒能否及時就醫?政策的設計上可否預留出在緊急情況下,先救助後補辦相關手續的環節,這樣的政策是否更具人性化?政策“一刀切”使很多游走在惠民政策的邊緣人無奈,如果能多點彈性空間,參考一下特殊困難群體的實際情況,相信這些特殊困難家庭裡陽光會更燦爛,笑聲會更響亮。

  孤兒不孤

  一路前行“家燈”相伴

  最溫暖的春節·學有所教

  3歲喪母,13歲喪父,年僅18歲的梁爽經歷坎坷,但民政部門的人性化舉措和寄養家庭的關愛讓她不再是一個“獨行者”。讀高二的梁爽現在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如果能考上大學,政府將繼續資助她念書。

  正月初十,記者起早從省城趕往齊齊哈爾市建華區瀏園安居小區,采訪對象是一名18歲女孩,她3歲時母親去世,一直靠父親在外打工維持生活,但5年前父親突發腦溢血離世,從此她無依無靠,成為孤兒。

  女孩名叫梁爽,目前寄住在58歲的張鳳英老人家,老人退休前在建華區民政局做民政助理。5年前,梁爽成為孤兒時,她已超齡不能進入SOS兒童村,就在這時,張鳳英主動提出把梁爽接到自己家中,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給她關愛。

  記者見到梁爽時,她開朗地向我們打招呼,把我們領進一間近30平方米的房間,她說這是屬於她自己的“天地”。記者看到,在這個不小的“天地”裡,整齊地擺放著桌椅和床櫃,書桌上各個年級不同種類的教科書與練習冊有序地排列在一角,巨型的毛絨玩具誇張地懸掛在床頭,相框裡“小主人”的微笑在窗外暖陽的映襯下顯得十分燦爛。

  “梁爽現在沒有什麼負擔,生活學習都挺好。”與記者同行的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民政局的王麗娟告訴記者:“她父親去世時,這孩子正上初中,住在三河村的小姨家,由於上學路途比較遠,考慮到她的安全和親屬家境困難問題,兩個多月後經協調我們把她接到市裡來,寄住在張鳳英家,由區裡每月給她提供臨時生活救助費465元和最低保障金245元,同時免去她高中三年的全部學費和其它一切費用,並享受學校的困難補助金1500元。”

  “這幾年是我度過的最快樂的日子,雖然我跟別人不一樣,可是過得比其他同學還好。”正在讀高二的梁爽笑著對記者說:“初中畢業時,我報考了重點高中,可心裡一直擔心學費問題上不了學,眼看就要開學了,民政部門的阿姨突然給我打來電話說,已經幫我聯系好了學校,還能上重點班,當時我開心極了!”

  善良的張鳳英老人感慨地說:“小爽剛來我們家時很內向,不愛說話,問她需要什麼,她總是低著頭不吭聲,再問就刷刷的掉眼淚。現在可不一樣了,像變了個人,性格越來越開朗。”

  說起梁爽目前的學習情況時,王麗娟告訴我們,梁爽現在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如果能考上大學,政府將繼續資助她念書。

  記者手記

  人性化舉措暖人心

  采訪中,每每談及學校的事情,文靜的梁爽都顯得很健談,語速也明顯加快,“學校為我免除了三年的學費,老師經常在課間為我輔導功課,同學們還集體為我過生日。”她還高興地告訴記者,期末考試她取得了班級第四名的好成績。看著眼前的梁爽,我們不再有擔懮和顧慮,因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自信與陽光。

  梁爽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她不但有了“新家”,並在這個“家”中茁壯、健康地成長著。這不禁讓我們想到還有千千萬萬個和梁爽一樣需要幫助的孩子,他們同樣需要家庭的溫暖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只有大家伸出熱情的雙手,有關部門多一些舉措,他們的內心纔會更加溫暖。

  先看病後結算

  醫療新政破解“看病難”

  最溫暖的春節·病有所醫

  高俊發意外被牆砸斷了腿,危急中,低保部門為他辦理低保開闢綠色通道。先入院,再補辦低保手續,讓他享受醫療救助。醫療救助新政使一些低保患者敢於走出家門去治病。

  正月初十10時許,佳木斯市東風區佳東街道雙勝社區低保戶高俊發剛剛吃完了治療腿傷的藥物,斜靠在炕頭前傾著身子與記者輕聲交談。回憶起去年11月份那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高俊發的母親依然心有餘悸。

  “兩個月前,我兒子意外被牆砸斷了腿,沒法動彈。家裡沒錢去醫院,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幸好街道、社區和低保局第一時間知道了我家的事,及時把我兒子送去市中醫院,掏了3萬多塊錢給他看病,我兒子纔保住了腿。”高俊發的母親說,“我們家對民政局感恩不盡。”

  高俊發的就醫經歷,折射出佳木斯市去年以來在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方面實施的諸多新政。

  在資助城鄉低保對象參保參合的基礎上,以住院救助、門診救助、慢性病救助為主體,以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醫院優惠為補充,進行醫療救助。實施“一站式”結算,城鄉低保對象憑身份證在定點醫院接受治療,無需支付住院押金,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自付費用,醫保、醫療救助和醫院優惠同步結算。

  “高俊發原來不是低保戶,不能享受這些政策。”佳木斯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局局長周世君說,“考慮到當時情況緊急,市低保局決定特事特辦,首先治病救人,把他送到醫院治療。低保部門為他辦理低保開闢了綠色通道。先入院,再補辦低保手續,讓他享受醫療救助。按要求出院後他需支付部分醫療費,鑒於他家確有困難,低保局也替他承擔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佳木斯市城鄉貧困群眾中,因病致貧佔47.5%,目前,尚有部分低保戶仍在忍受病痛的煎熬,不捨得花錢看病。該市實施的一系列醫療救助政策,將有助於這一情況的改變。

  四家定點醫院,專用的掛號、就診、結算通道,日漸擴大的救助范圍,簡化的救助程序,不斷提高的救助標准,使一些低保患者敢於走出家門去治病。據了解,2011年,佳木斯市本級四家定點醫院低保住院患者共計3216人,是過去三年的3.9倍。該市低保局工作人員說,市低保局曾利用媒體,輔以發送傳單等多種方式對“一站式”救助等相關政策進行大力宣傳,但部分低保戶仍未意識到這項“民生工程”與自身生活的關切度。

  “隨著低保患者就醫數量的增加,醫院將面臨床位有限等壓力,工作開展難度也將隨之增加。”佳木斯市中醫院院長高志剛說出了醫院一方的懮慮,“患者不必支付押金,醫院也承擔著違約風險。”

  盡管各方面壓力重重,但當地政府“努力實現困難群眾病有所醫”的目標似乎並未動搖。2月1日,佳木斯市如期啟動為低保戶辦理商業保險這一新政,屆時,一旦政策普及,低保戶就醫費用將有望降至7%至8%。

  記者手記

  聯手協作讓更多百姓受益

  在低保戶的醫療救助方面,佳木斯市開創很多先例,他們的大膽積極嘗試,給廣大低保戶和其他困難群眾帶來福音。

  隨著政府政策及宣傳的到位,將會有更多低保戶推開家門走進醫院就醫,屆時,低保戶就醫的壓力轉由當地醫療機構、衛生、財政及民政等部門共同承擔。佳木斯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3.6萬人,佔總人口數的9.3%,受限於財力、醫療資源等因素,要想做到低保戶醫療救助全覆蓋,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期待以改善民生為最終目的的改革,更期待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能夠聯手協作,給改革以制度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讓更多百姓受益。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