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員孫秀華的帶領下,樓道整飾一新。
黑龍江日報2月20日訊 “鈴”、“鈴”……熟悉的鈴聲響起,正吃早飯的王玉敏立刻放下筷子,顧不上搭件外衣,便向住在五樓的鄰居王士芹家跑去。樓梯比較陡,跑了三層,王玉敏兩腿酸軟,畢竟也是將近60歲的人了。看到王士芹沒事,她一顆懸著的心這纔落了地。
王玉敏是哈爾濱市撫順社區一名退休黨員,五年來一直照顧患病多年的獨居老人王士芹。為了方便照顧,撫順社區給兩家裝上了愛心門鈴。五年來,交費、買藥這些大事小情,王士芹只要一按門鈴,王玉敏就會馬上趕到。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哈市道裡區撫順社區,像這樣的愛心門鈴已安了20多個,而這只是撫順社區通過打造功能型黨支部、貼心服務社區居民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省委書記吉炳軒先後兩次深入撫順社區調研。他指出,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要突出“五個一”:有一個好的班子、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有一系列豐富的活動內容、有一條有效的工作方法、有一批好的典型。按照吉書記的指示,撫順社區創新服務載體,先後成立了服務、文化、敬老、環保等14個功能型黨支部,黨員設崗定責,黨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
清一色明黃的樓梯,粉刷一新的扶手,惟妙惟肖的壁畫……這不是高檔社區的居民樓,而是地德裡小區406號5單元的樓道,你很難想象這是一棟有20多年歷史的老舊居民樓,而這優美的環境要歸功於樓內居民——退休黨員孫秀華。看到樓道內垃圾成堆,孫秀華很是著急。她自費買來油漆粉刷樓梯和扶手,由於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她就坐在地上,一點兒一點兒地刷。她的舉動感動了樓內居民,大家紛紛參與粉刷和管理樓道。如今,地德裡小區406號5單元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黨員樓道。如今,在撫順社區,這樣的樓道有了幾十個。
夏文茂,安祥社區黨委副書記,同時也是“網格長”之一。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夏文茂忙得不亦樂乎。“過去,社區乾部的職責都是按‘條’劃分,有的管民政,有的管計生,有的管衛生,而下到‘格’裡之後,不僅‘條’上的事得管,‘格’裡的事也得管。網格就好比是自己家的責任田,事無巨細,樣樣都得管。”夏文茂說。據了解,在爭先創優活動中,撫順社區創新推行了“一格兩會五員”模式,以院落為單位,劃分13個網格,每300至500戶居民納入到一個網格中,網格內黨員設崗定責,擔任黨建聯絡員、信息傳遞員、衛生監督員、安全穩定員、紀檢監督員。采取走訪懇談、上門訪談等形式,保證了居民問題不落地。截至目前,答疑解惑5000餘個,解決難事煩事2500餘件次,社區黨建滲透力進一步提昇。
“有了社區黨委的幫扶,我們一家三口越來越有奔頭。”楊雙紅告訴記者,她和愛人雙雙下崗,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社區了解到情況後,立即安排她參加免費創業培訓,同時幫助她申請小額貸款,“有了這10萬元的小額貸款,我開起了汽車輪胎打氣店,下一步我打算擴大規模,幫扶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打造功能型黨支部過程中,撫順社區不斷創新載體,像楊雙紅參加的免費創業培訓,撫順社區已舉辦百餘期,培訓失業人員400餘人,幫助112名下崗職工實現創業就業。
同時,撫順社區黨委推行無假日社區工作模式,完善個性化、菜單式服務項目等現代化社區服務方式,321名在職黨員節假日輪值擔任值班書記,11名社區工作者成為樣樣精通的全能主任。開展黨員十送、安裝百個愛心門鈴、播放百部愛國電影等活動,與轄區居民的心貼得越來越緊。
為給功能型黨組織注入新動力,撫順社區黨委不斷完善共建、績效考評、典型示范等機制,每年年初,社區黨委為使黨務工作透明,通過上牆、意見箱、網絡等多種形式公開,年底黨員和居民代表對其進行點評。去年年底,撫順社區就創先爭優活動和承諾事項,對所屬支部、黨員進行評議和點評,達到了黨員民主評議100%,優秀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