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記者 李博)目前,在我國每年7000多萬噸的面粉消耗中,饅頭佔30%,面條佔35%,面制主食市場容量達6000多億元。在面粉消費習慣上人們正趨向於從過去追求“白”、“筋”向全麥粉和營養強化面粉轉變。
19日,在大慶市舉行的黑龍江省2012年糧食科技活動周現場,面粉行業專家對小麥的品質和小麥粉的營養成分進行了詳細解讀,讓市民更多的了解小麥及我們食用的面粉。
據介紹,小麥經過磨制加工後,主要是胚乳部分成為小麥粉,俗稱面粉,面粉中所含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其次還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一般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佔全粒的8%-16%左右,制成面粉後的蛋白質含量基本與小麥中含量成正比,約8%-15%。
專家告訴記者,碳水化合物,即糖類,在面粉中最高含量在75%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以淀粉形式存在的。另外,面粉中有少量的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纖維素、半纖維素等。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面粉中的蛋白質消化率與其他蛋白質來源比較,消化率較高,僅次於雞蛋蛋白質。
專家表示,常規的白面粉由於去除了外皮層、糊粉層、胚芽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大大降低。精白面粉缺乏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長期食用會影響人體的胃腸功能並造成營養不良。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