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大美大愛』龍江精神芻議——有感於張麗莉的英雄事跡
2012-06-21 12:27: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美大愛”龍江精神芻議——有感於張麗莉老師的英雄事跡

  哈爾濱工程大學大學德育與青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楊威

哈爾濱工程大學大學德育與青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威。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英雄事跡可謂感動龍江、感動中國。在向這位道德楷模學習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她的“大美大愛”精神所打動。張麗莉老師作為一位平民英雄,她是龍江大地道德生活領域中綻放的一朵美麗芬芳的人格之花,也是當前“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踐行者和先進典范。她用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和博大情懷再次凸顯和印證了師德精神的偉大。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張麗莉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高尚師德譜寫出一曲不平凡的人生樂章。

  一、“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內涵

  “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是我們對以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的凝練和總結。我認為,這一概括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性格以及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蘊,它賦予了優秀龍江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龍江人一向以大工業、大油田等引以為自豪;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以國內少有的大森林、大平原、大濕地、大界江等自然景觀吸引和廣納四海賓朋。然而,相比之下,從自然、人文景觀之美進一步上昇到“大美大愛”的人格境界之美,這種博大、豪邁的道德情懷更能從文化內涵上彰顯龍江人及龍江社會的人文底蘊。

  “大美”主要表現為至真,唯有至真、至純、至深的道德境界之“美”方能稱之為“大美”。“大美”貴在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其間來不得半點虛偽。“大美”之美,展現的是至真的人性之美、靈魂之美,發揮到極致便是儒家所闡發的全德之“仁”。“大美”之美,美在真實、美在真誠,因為“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由此觀之,“大美”至真,它能夠使人與社會做到“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在張麗莉老師面對生死考驗、需要她挺身而出之際,她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勇於擔當,情之真、意之切、愛之深。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詮釋了“大美”之真諦,用英雄的壯舉演繹了人間之真情。

  “大愛”則主要表現為至善,唯有至善、至高、至遠的人格境界之“愛”方能稱之為“大愛”。“大愛”貴在胸懷廣博、境界高遠、義薄雲天,大愛無言、大愛無疆,關鍵時刻甚至可以使人做到“捨生而取義”(《孟子·告子上》)。因此,“大愛”至善,它能夠砥礪德行,使人成為重義之人,即能夠像孔子所說的君子那樣,做到“義以為質”(《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在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正是這種至善大愛使得張麗莉老師對學生做出了感天動地的大義之舉。

  古人雲:“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說卦》),其實立國之道亦然。大美之仁,大愛之義,可謂至真至善。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個體個人,無不因“大美”方能“大愛”。因此,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大美”是“大愛”的前提和基礎。同樣,“大愛”又因“大美”而存之久遠、熠熠生輝。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愛”是“大美”的應然狀態和最終歸宿。

  二、弘揚“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現實意義

  當前,龍江社會的整體環境及所處的時代特征決定了“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提出恰逢其時。在貫徹落實我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大力推進“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以“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為核心內容的文化軟實力業已成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

  “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作為一種不竭的內生動力之源,能夠引領龍江3800萬人民進一步凝聚力量、奮發圖強,激發他們“創業、創新、創優”的熱情,以切實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激勵龍江兒女譜寫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概括而言,現階段學習和宣傳張麗莉老師的英雄事跡,進而弘揚“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在上述宏觀背景下,張麗莉老師作為“大美大愛”龍江精神的踐行者,她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高尚的道德力量便具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其正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於加強我省的公民道德建設,引領龍江人民崇義尚德、積極向善,進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二,張麗莉老師作為龍江“大美大愛”的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她的崇高精神、廣泛傳播其善行義舉,對於樹立和展現新世紀黑龍江人的良好形象與精神風貌,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三,張麗莉老師關愛學生的點滴事例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正在通過其“大美大愛”精神的輻射力在龍江大地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這對於協調、改善當前社會的人倫關系,形成弘揚道德新風的良好氛圍,繼而構建和諧龍江社會,亦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大美大愛”龍江精神與公民道德建設

  弘揚“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是我省進行公民道德建設,乃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前所述,弘揚“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有助於加強我省的公民道德建設,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昇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境界。

  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龍江社會公民道德的總體發展趨勢是不斷進步的,主要表現在道德觀念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社會道德風尚也一直處在不斷改善之中。當前,公民道德的主旋律是昂揚向上的,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愛心幫扶、見義勇為等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始終代表和佔據著龍江社會的主流。但與此觀點相反,一些人則悲觀地認為,社會道德出現了整體“滑坡”,甚至已經“探底”。對此,我們不敢苟同,並認為“道德滑坡論”所舉的例證只是被媒體炒作和放大後的個別現象,並不具有社會普遍性和說服力。實質上,所謂的“道德滑坡”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或因果關系。

  然而,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作為個案的諸如見死不救、公共食品安全等某些方面的不道德事件,近年來在電視、互聯網和平面媒體中多有曝光,這足以給我們以警示——當下確實已經到了要通過弘揚“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借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時候了。在這個亟需高尚道德引領和道德力量支橕的時代,張麗莉老師以其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大美大愛”精神令人感動和欽佩,她連同龍江社會湧現出的其他道德楷模一樣,共同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標杆及其堅定的護衛者。

  一般而言,樹立道德楷模乃是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應有之義和主要途徑。在一個社會中,道德榜樣的示范作用無疑是巨大的。我們真誠地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龍江人像張麗莉老師一樣“堅守良知”,守望道德高地,使得“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能夠得以傳承和延續,並由此共同創造和諧的公民道德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

  結語

  大美至真,大愛至善。張麗莉老師作為龍江人的時代英雄,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優秀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她的高尚精神能夠傳遞給龍江人民以道德的“正能量”,她所代表的“大美大愛”精神也必將感染和引導龍江人不斷進行積極的道德實踐,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和完善自身的公民道德品格。

  總之,在張麗莉老師高尚情操的引領下,我們要通過大力弘揚“大美大愛”的龍江精神,不斷激發和凝聚龍江人的精神力量,從而為龍江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之源。願大美大愛之光照亮龍江大地,願大情大義之舉永駐美好人間!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