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頂尖專家齊聚哈爾濱 探討小種子如何做成大產業(圖)
2012-08-11 22:06: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種子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哈爾濱隆重舉行。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發言。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東北網8月11日訊(記者 李倩)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8月11日,“種子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哈爾濱隆重舉行。 

  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黑龍江科協、黑龍江農委、黑龍江農科院等承辦,13個全國學會協辦。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學會會長張桃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東華,副省長程幼東,黑龍江省科協主席馬淑傑、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戴景瑞、喻樹迅以及400餘位國內外種業產學研究相關領域專家、企業家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上,專家、學者就我國種業的可持續發展、育種創新、校企合作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科技興農良種先行”,種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種業是強大農業的重要基礎。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李雲伏發言。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在談到現階段中國種業的發展模式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介紹,現代種業應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種質創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種子加工和種子營銷。我國現代種業發展的產業鏈沒有缺失,但存在“連接”不暢的問題,應在現行體制下,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產學研用的有機合作。

    如何提高種業科技水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李雲伏介紹說,目前,我國每年審定通過的品種約150個左右,省級審定品種近千個,其中90%以上都是由科研單位完成的。因此,提高種業科技創新水平要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各自優勢,要做到“三個結合”:即中長期規劃與短期目標相結合、科研與示范相結合、研究與產業相結合。

    除了亟待提高種業的科技水平,我國種業的發展還面臨許多難點,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發言時說,面臨的難點主要是,我國種子企業多,實力弱,擔當主體重任需要培育;且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商業化育種未分離,科研院所與所辦企業脫鉤;再加上跨國公司生物育種技術發展快速,國際種子市場格局基本形成,我國種子企業很難走出國門。

農業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作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與會人員認真聽取報告。 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同時,農業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也表示,雖然面臨一些問題,但自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下發後,種子企業發展提速明顯,據最新統計顯示,全國持證種子企業共6900家,注冊資本3000萬以上的企業達到325家。去年排名前10位企業營業收入合計9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且國務院頒發《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後,現代種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實施意見,各部門和各地在推進種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