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依蘭,哈爾濱版圖中最遠的縣。土城子鄉,依蘭縣西南最遠的鄉。而他,從沒離開過這片大山,從沒離開過腳下的這片熱土。一個小警察,用自己十餘年的從警歲月,用他對老百姓最朴素、最真摯的情感,用一件件小事鑄就了精神的長城和一座座愛的高山。他,就是聶文志,依蘭縣江灣鎮派出所民警,從警16年來,他堅守大山深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11年被評為哈爾濱市第五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8月12日,東北網記者走進大山,感受這個小警察的不平凡。
東北網8月13日訊 題:小山村裡的平安守護者——記依蘭縣江灣鎮派出所民警聶文志
記者 岳雲雪
在依蘭縣江灣鎮與土城子之間崎嶇的山路上,人們常能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腳上一雙舊布鞋,破舊的摩托車熄火時,他只好推車前行;車後架上大包小裹晃來晃去……
“老聶,我家的身份證你幫著取回來吧,沒這東西出去打工不成啊”。一個老鄉大咧咧地和他說。“好,明天我巡查到你們村就給你捎回來。”老聶,叫聶文志,土城子鄉及周邊地區的管片民警。

哈爾濱市公安局領導慰問聶文志。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乍一看聶文志,會覺得他是一個憨憨的農民——黑漆漆的臉龐,花白的雙鬢,瘦削的身材,微駝的背脊。纔四十幾歲,老聶的額頭和眼角已刻滿深深的皺紋。
1995年從警以來,聶文志一直負責土城子鄉及周邊地區的治安工作。他的家也安在了土城子鄉。這裡是依蘭縣局面積最大的民警責任區,從管區東頭到西頭有150多華裡,而且多為山區。三分之二的地區連公路都沒有,最邊遠的地方連土路也沒有。那些地方汽車根本過不去,只能坐村民的“小四輪兒”,走田間地頭。16年,聶文志對土城子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2002年,當地合鄉並所,聶文志原來的土城子派出所與鄰鎮的江灣鎮派出所合並。這下子,天天跑山路的聶文志,又多了一條“遠道兒”——雖然仍負責原土城子轄區,但每天要去距土城子鄉60多華裡的江灣鎮派出所上班。
對此,聶文志二話沒說。家中拮據的他咬咬牙,花500塊錢買來一輛二手摩托車,從此開始了每天騎行120多裡的通勤生涯。

深入百姓生活的聶文志。資料圖
老聶接片之後,沒燒什麼三把火,而是走東家、串西家,很快就和遠近鄉親們熟絡了,很多村民都知道來了個“民警小聶”。聶文志一邊親近村民,一邊憑著過人的毅力,在很短時間就將山溝裡外細細走訪調查了一圈,心裡對管區總體情況都有了數。
1999年冬天,犯罪嫌疑人靳某在依蘭縣珠山村強奸殺人後潛逃。聶文志通過走訪得知,外來戶老常與靳某有親屬關系,便一直留心這條線索。2000年大年初一,老聶正在鄰居家嘮閑嗑,村民王某突然跑進屋說看到了那個嫌疑人。聶文志立刻帶上村裡聯防隊員前去調查。
老聶囑咐聯防隊員不要走漏風聲,自己去周圍鄰居家打聽。鄰居們一見是老聶來了,都說的確來了個外來男子,好像去村西頭那家打麻將去了。聶文志馬上帶人奔赴那家,可又撲了個空。從那家屋裡出來,聶文志抬眼一掃,突然發現五十多米外有個人。夜色下,聶文志憑著對轄區百姓的熟悉,斷定此人不是本地人。
揪住線索的欣喜反而使聶文志沈著下來,他慢慢迎了過去,邊走邊與該人寒暄起來,說話間,老聶一下將其撲倒在地。屋裡的鄉親們聽到喊聲都跑了出來,見是老聶抓人,一擁而上,幫老聶將靳某制服。
在聶文志的苦心經營、有效管理下,土城子鄉管區內連續9年無命案、無搶劫案件,治安秩序日益好轉,有很多村民糾紛,只要老聶打個電話,就可以“擺平”。

哈爾濱市公安局為聶文志送來警用裝備。金鋼 攝
除了辦案、調解糾紛,村民有什麼事情常常托最信任的老聶去辦。今天給這家交電費,明天給那家交電話費,後天再給誰家捎回點生活用品。老聶說:“他們坐車去鎮裡,來回還要十幾塊錢,交給我,都省了。”不僅如此,每年很多村民辦理戶口,老聶都是一條龍承包,而拿回的嶄新戶口本,老聶從來都不要錢。
工作16年來,聶文志從不佔公家一分錢便宜。一次,所領導得知老聶向鄰居借錢給摩托車加油,便讓民警偷偷給老聶的摩托車加了一箱油。聶文志知道後,馬上找到領導,死活退回了油錢。
別人問他為啥這樣,老聶的憨勁又上來了:“我不能佔這公家便宜。公家便宜都讓人給佔了,那公家還剩啥了,我這山裡人,一輩子不能讓別人講究我這事啊。”
人在基層,精神卻在高層。一個小警察,用自己十幾年的從警歲月,用他對老百姓最朴素、最真摯的情感,用他為民、務實、清廉的精神和品格,用一件件小事鑄就了精神的長城和一座座愛的高山。聶文志,在平凡的工作中昭示著不平凡的意義,用他的大愛,用他的執著,用他的奉獻,鑄就了閃光的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