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記者 侯巍)為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依蘭縣委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實施了『提高黨員帶富能力、壯大黨員帶富群體、構築黨員帶富平臺』的『帶富工程』。
強化培訓,提高黨員帶富能力。依托縣鄉兩級黨校,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培訓,切實提高農村黨員的整體素質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纔保證。實施『鄉村乾部素質昇級工程』。聘請專家學者和畜牧、農委、民政等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利用農閑時間對鄉村乾部進行培訓,提高鄉村乾部管理鄉村事務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上半年共培訓鄉村黨員乾部240人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宣講活動』。抽調農、林、牧、科技等部門的技術人員、專家組成農村實用技術宣講團,以鄉鎮黨校為主陣地,到鄉鎮巡回授課,重點解決農村黨員致富大戶和產業帶頭人在致富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先後為全縣9個鄉鎮的320多名黨員致富帶頭人進行了實用技術講解。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理論培訓。結合鄉村乾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教育活動,突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要內容的時事政策培訓和以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種子法、村民組織法、水土保持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法規培訓。
培植能人,壯大黨員帶富群體。對具備致富能力的黨員,采取鄉村兩級黨組織幫助聯系致富項目、給予資金支持等措施,培植一批經濟能人和致富能手,不斷壯大黨員致富隊伍。在已經成為經濟能人和致富能手的廣大黨員中,深入開展『四五六』帶富活動。即:以幫思路、幫資金、幫技術、幫銷售為主要內容的『四幫』活動,以思想工作做到家、方針政策宣傳到家、排懮解難幫到家、實用技術送到家、上訪問題解決到家為主要內容的『五到家』活動,以搜集一項致富信息、學習一項新技術、講一節實用技術課、試驗一個致富項目、聯系一項農副產品購銷合同、幫助一個貧困戶科技致富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活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帶領農民盡快致富。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已發展農村黨員經濟能人和致富能手1100多名,並與2700多個農戶建立了幫扶關系,農村黨員共收集致富信息1.3萬餘條,學習新技術500餘項,試驗致富項目800餘個,簽訂農副產品購銷合同3000餘份,幫助農民年增收300萬元,2000多貧困戶脫貧致富。愚公鄉新宏村黨員滕福全經過幾年的摸索,成為種植紅菇娘致富能手,他致富不忘帶富,積極帶領18戶村民種植紅菇娘,每戶純利潤均在萬元以上。
組建協會,構築黨員帶富平臺。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員為骨乾,積極組建各類行業協會,構建黨組織加協會、協會帶會員、會員帶農戶的農村黨員『帶富平臺』,充分發揮了村乾部『雙強』和黨員『雙帶』作用。黨組織創建協會。發揮黨組織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的公信力優勢,積極創建行業協會。迎蘭鄉舒樂村黨支部在書記於雷的帶領下,組織280個農戶成立了巴蘭河稻米協會,生產綠色無污染水稻,農民增收140萬元。目前,全縣通過黨組織創建形式,已發展各類專業協會38個。村乾部領辦協會。選擇一批能力強、威望高、善經營的村乾部,在鄉村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下領辦協會。團山子鄉前浪村村委會主任於長林,通過水稻優質良種繁育技術率先致富,致富後他組織本村及附近165戶村民成立了團山子鄉水稻協會,義務傳授繁育技術,指導田間管理,帶領村民種植的7000餘畝水稻實現增收110萬元。目前,村乾部領辦各類協會26個。黨員能人組建協會。調動農村各個方面和各個產業鏈上已經富起來的黨員能人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本行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協會。三道崗鎮高產村黨員賴強致富後,組建了紅小豆協會,發展會員120戶,年收購紅小豆4000噸,統一銷售到廣東等南方省市,帶動農民增收80多萬元。目前,全縣黨員組建協會3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