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0日訊 近日,新型天然氣公共汽車在公交53路投入使用。更新後的車輛為33座,比以往的車輛多7個座位,長度增加約半米。據了解,這批公交車全部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燃料箱設在車輛頂部,更加安全。尾氣排放達到國IV標准,與以往的柴油車相比,其排放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污染減輕。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交通運輸部昨天在深圳召開全國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確定哈爾濱市為國家首批“公交都市”創建試點城市。據悉,預計到“十二五”末,哈爾濱市將新增大容量公交車2200輛;確立公共交通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導方式,並與其他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實現市區交通擁堵有所緩解、城市交通環境質量明顯提昇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實現主城區“500米、5分鍾換乘”
“十二五”期間,哈爾濱市將建立多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城市公共客運系統,使萬人公交車輛保有量達到15標臺,公共汽電車平均運營時速達到20公裡/小時,城市中心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0%,實現主城區500米、5分鍾換乘,公共客運系統分擔率達到45%的目標。同時,基本建成“兩軸、四環、十射”的城市快速路網系統,大幅度擴充和完善道路“微循環”系統。此外,還將規劃建設6座公交綜合樞紐、43座公交換乘樞紐,新建和改造115座公交首末站、123公裡公交專用道、1200座停靠站。
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市將完成新增大容量清潔能源公交車2200輛,機動車尾氣排放基本達到歐IV標准。市財政每年還將補貼300萬元,建立70歲以上老年人乘車意外傷害保險等政策措施。
西客站東廣場公交樞紐站近期投用
據悉,哈爾濱市已在公交首末站開發建設中實施“五個同步”新模式,即在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區、商業區、市級大型公共建築等建設項目和市民出行不便的區域,實行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目前,按照“五個同步”模式啟動的群力新區天鵝灣、雨陽公園公交首末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西客站東廣場公交樞紐站和6處公交首末站也將於近期竣工使用。
氣溫零下30℃,車內溫度不低於12℃
為解決市民冬季候車寒冷問題,哈爾濱市在公交首末站設置了室內候車室,並結合道路和站亭改造,積極推進公交中途站室內候車屋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的23處公交首末站和已改造的14處公交站臺全部建設了室內候車室。同時,為了讓市民冬季公交出行乘上“暖車子”,哈爾濱市明確提出新購置公交車“在車外環境溫度零下30℃時,保證車廂內平均溫度不低於12℃”的技術要求,並圍繞這項要求,對各類型公交車輛的采暖系統結構、采暖熱源形式、保溫結構、壁掛型散熱器數量等技術參數進行了詳細規定。2011年以來更新的1300臺公交車輛均已嚴格執行了這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