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訊 20日起,哈爾濱市物價局將聯合工商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0天的價格欺詐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檢查1000家大中規模以上的商貿零售企業在經營行為中是否存在虛構原價、虛假打折、低標高結、短斤少兩等價格欺詐行為。

對有輕微違價問題的單位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對抵抗檢查、態度蠻橫或違價嚴重的企業將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兩節”臨近價格投訴增多 哈市消費者胡女士在大潤發超市萬達店看見插排正在搞活動,當時價格簽上標價為27元左右。她覺得商品便宜就現場買了兩個,並同時買了其他一些商品,付款時也沒核對購物小票。10天後,她再看購物小票,纔發現兩個插排一共花了102元,每個售價為51元。她找到超市,商家給退了貨。 消費者鄭女士在萬千百貨店慶搞活動時,分別以790元和699元購買了一條褲子和一雙鞋,當時是滿300元返320元的券,她用返的券買了500元的棉褲、310元的線衣和一雙鞋。過了一周後,當她再到該商場卻發現,原價790元的褲子變成了400多元,用贈券買的棉褲變成了200多元,線衣變成了160元。她找到商場得到的答復是,沒穿過的服裝和鞋可以退貨。對方稱,鄭女士買東西時是商場最優惠的時候,而這些衣服鄭女士都穿過了。 記者從哈市物價局了解到,2011年該局接到反映零售業價格投訴有4000餘件。通過今年4月份開展對全市大型零售業商家進行專項價格檢查,投訴量明顯減少,明碼標價規范率達9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關於價格方面諮詢、投訴不足2000件,比去年同期降六成左右,但近日相關投訴量又有所反彈,多是大中型超市商品結算價格高於商品標價問題。 哈市工商局12358申訴舉報中心同樣接到了大量價格投訴,從今年7月份至今,價格方面諮詢,申、投訴案件近200件,尤為多見的還是標價與實際價格不符。 哈市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家在銷售商品過程中,出現實際收款價格與標簽價格不符,其行為涉嫌價格欺詐。如商場或超市連續三次發生標簽價格與實際收費價格不符的情況,工商部門將在處理事發商場或超市的同時還會設立提示牌,標明消費者到該商場或超市購物的注意事項。 虛假降價最高罰50萬 “不明碼標價是零售業通病,為了整治必須向這些大中型零售商戶開刀,為廣大消費者維權。”19日,哈市物價局局長王璞告訴記者,針對近年零售業價格違法問題嚴重,投訴率佔多半的問題,物價部門加大打擊力度,集中進行整治,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哈市零售業商戶100%明碼標價,不搞價格欺詐。 王璞介紹,消費者在購物時經常發現有商家促銷打出“原價多少,現價多少”的廣告牌,其實原價很多都是子虛烏有。而虛構原價就是價格欺詐行為的一種,也是消費者投訴較多的問題之一。而商品結算價格高於商品標價行為,則是一種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屬於價格欺詐。 此次整治,哈市物價部門將以今年初確定的全市1000家為工作對象,市局以網格化300家為重點,規范大中規模以上商貿零售企業明碼標價、打擊價格欺詐。主要對商場超市、日用百貨、藥品零售(連鎖)、汽車修配、家居建材、賓館餐飲、旅游、美容美發等行業在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存在的不明碼標價、不按規定的內容和方式明碼標價、擅自印制標價簽、價目表、使用未經監制的標價內容和方式等進行檢查規范。對有輕微違價問題的單位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對抵抗檢查、態度蠻橫或違價嚴重的企業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嚴厲處罰,最高可罰50萬元。 哈市物價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打折、促銷等可要求商家提供原價銷售記錄,如不能提供的則可視為虛構原價,並可撥打12358價格投訴熱線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