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我省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賠償模式啟動 調解員平均60歲
2013-06-21 09:08:4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1日訊 20日,我省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賠償模式在哈市正式啟動。8時30分,記者來到南崗區嵩山路22號看到,省、市醫調委,省醫療糾紛理賠中心和市醫療糾紛理賠分中心都已開始辦公,本報記者現場就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詳細了解。

  調解員耐心受理市民投訴。

  缺證據時效不符

  首個投訴未受理

  9時許,75歲的王大爺來到市醫調委,成為第一個投訴者。王大爺說,1995年、2000年,他在某醫院進行了兩次疝氣手術,隨後出現性功能喪失,但始終未得到說法。得知成立了醫療糾紛理賠中心,便想來問個明白。

  市醫調委調解員張鳳琴認真的為老人講解,市醫調委主要受理今年6月20日後發生的醫療糾紛,王大爺所說的手術過失只是口述,沒有任何證據,無法具體查證。此外,手術已過去10多年,民法通則規定,人身受到傷害訴訟時間為一年,顯然老人已錯過法院受理時效。

  調解員很專業

  年齡平均60歲

  將王大爺送走後,張鳳琴坐在調解一室整理著交談記錄。58歲的張鳳琴退休前在市法院乾了33年的民事審判工作。兩年前,她聽說省裡要成立醫調委,急需法學和醫學專業人員,想想自己在工作中處理過很多醫療糾紛案件,趁自己還能發揮餘熱,便主動報了名。

  “作為調解員,除了掌握醫學、法學等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熱心,能靜下心聽患者傾訴,幫患者做分析、講道理。即使調解不了,也可幫患者指出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除了專業性,我們更要人情味。”省醫調委主任田風斗說。

  目前上崗的調解員共有近10人,均是法院、公安部門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的退休人員,平均年齡近60歲,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出來的,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

  第三方調解

  需要具備仨條件

  很多人對“第三方調解”的含義並不了解,昨天,醫調委接到了很多諮詢電話。針對百姓關注的問題,田風斗主任解釋說,除了只受理今年6月20日後發生的醫療糾紛,醫調委目前受理范圍是全市39家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的醫院發生的醫療糾紛,同時需醫患雙方均同意,並且索賠金額要在萬元以上。賠付一萬元以下的案件,將轉交醫院與患方協調處理。

  “醫調委是民間調解組織,並不是解決醫療糾紛必須的程序。”田主任強調說,“第三方調解”是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之一,醫患雙方還可到法院起訴,或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處理。

  專家隨機抽選

  定損定賠“雙盲”

  醫療糾紛在市醫調委初步調解成功後,交由市醫療糾紛理賠中心進行立案、調查取證,最後由省理賠中心進行定責、定損、定賠。

  “評定和合議程序設計十分嚴謹,力求公平公正。”省醫療糾紛理賠中心負責人介紹,中心設立千餘人的醫學專家庫和法學專家庫,醫學專家都是主任醫師級醫生,分為12個專家組。

  理賠第一步是請醫學專家進行醫學評定,醫患雙方將在電腦上各隨機抽取3名醫學專家的代碼編號,然後按抽取排名選擇前3人組成醫學評定組進行評定。為了避免專家夾雜人情因素,評定選擇中采取回避制度,醫療糾紛本醫院專家不得參加。評定中采取“雙盲”制,患者和醫院不知道評定醫生的身份,醫生也不知道評定的醫院和患者名稱。

  完成醫學評定後,再由醫患雙方隨機抽取出法學專家,以及保險公司和醫學專家組成合議委員會進行合議。合議程序醫患雙方需回避,為保證公正,將聘請社會監督員和專家監督員。合議中如出現異議,監督員們會立刻提出並請專家解釋。如果社會監督員和專家監督員都對合議結果投否決票,合議結果將作廢,並將重新抽取專家進行評定和合議程序。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