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5日訊 物業公司與業主的矛盾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成立業委會漸漸受到市民的認可。按照哈市《關於推進全市業主委員會組建任務的通知》的要求,今年哈市加速推進業主委員會建設,截至目前,今年已新成立452個業主委員會,年底將達到600個,哈市現有居民小區2000多個,屆時全市一半的居民小區將擁有業委會。業委會作為連接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紐帶,能否發揮自己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有了業委會環境大變樣
“門崗比較嚴,我去門口接你,否則你進不來。”日前,聽說記者要到小區采訪,道外區樺樹家園小區居民何桂芹這樣對記者說。
何桂芹是樺樹家園小區業委會的一員。她告訴記者,樺樹家園小區自2003年入戶後,小區環境逐漸走下坡路。為了維護業主的利益,在社區的牽頭下,小區業委會2012年6月成立。自業委會成立後,小區逐漸舊貌換新顏。為解決居民被盜問題,業主委員會與物業公司協商溝通,在小區設立了門崗;為防止小區公共財物被損壞,業委會還敦促物業在小區內安裝了攝像頭。“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小區庭院和走廊的燈亮了,樓道也整潔了。”何桂芹興奮地說。
道裡區歐洲新城小區也是受益於業委會的典型。記者在該小區看到,人行道平整通暢,休閑花園清幽雅致,樓體粉飾一新,這都是業委會和物業及業主三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歐洲新城業委會主任張澤仁告訴記者,小區進戶之初,業主與物業之間存在一些矛盾。為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在社區的牽頭下,以業委會、社區和物業公司為主體共同參與小區建設的“三位一體”服務平臺成立,這樣一來,業委會和物業公司搭起了正面溝通的平臺,許多因隔閡產生的堅冰也隨之消融,也探索出一條有效化解物業糾紛的新模式。負責該小區物業的東方公司物業吳經理告訴記者:“物業公司和業委會是魚和水的關系,我把它形象地比作‘處對象’,要以心交心。通過雙方共同努力,達到群策群力協商解決問題的目的。”
多舉措推進業委會建設
作為一種新興的城市自治民間組織,業委會對於一個小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哈市各小區業委會組建過程中,哈市物業辦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哈市物業辦基礎處處長高國林告訴記者,隨著居民對自己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維權意識也不斷提高。組建業委會漸漸成為了業主的選擇。但是在組建過程中,一些居民不清楚申請流程走了不少彎路。為此,哈市物業辦指派專業精、協調能力強的人深入基層協助居民組建,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召開首次業主大會,並成立業委會。“對於已建立起來的業委會,我們會不定期啟動全市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主任的培訓工作,請國內物業專家和哈市取得良好成效的業主委員會主任,采取授課和經驗交流等方式,開展業主大會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全體業主自律繳費等內容的培訓,引導現有的業委會發揮積極作用。”高國林說。
不久前,在哈市業主委員會主任工作培訓會議現場,記者見到了剛剛參加完會議的鴻蒙小區業委會主任劉樹仁。“這次培訓讓我更加了解政策法規,在協調業主與物業的關系方面也受益匪淺,我希望以後多組織些這樣培訓。”劉樹仁說。
建立監督機制確保透明度
據了解,雖然哈市加大建設業主委員會力度,但是在組建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題。劉先生是道外區保障華庭小區的業主,他告訴記者“現在有維權意識的業主越來越多,但相互交流卻十分少。我們知道成立業主委員會肯定是件好事,但現在業主像一盤散沙,連碰個面都難,成立業委會缺少組織者和發起人。”因此,劉先生呼吁鄰裡之間應該多一些溝通,因為組建業委會畢竟是為大家的利益著想。在采訪中,也有居民向記者反映,一些小區的業委會透明度不高,缺少一定的監督。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不僅要推動業委會的成立,更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保障業委會的正常有序運轉。哈市一些小區的業委會可以嘗試成立業主監督委員會、業主收益管理審查小組等監督機構,有效推進業委會工作。此外,街道辦事處、社區等機構也應發揮自己的作用,讓物業市場健康有序。
舒適的居住環境離不開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三方的共同努力。圖為道裡區歐洲新城居民在整潔的小區內跳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