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14日訊 13日,記者從哈市物業辦了解到,統計顯示,目前哈市共有2300個居民小區,截至本月上旬,已經成立的業主委員會有千餘個,佔到了總數的一半。業主委員會作為全體業主利益的“代言人”,在解決小區環境衛生、公共社區建設和申請大修基金上發揮了很大作用。據悉,哈市物業辦明年還將修訂業主大會制度建設的相關法規,讓業主委員會在物業管理中更規范。
積極協調換來居民娛樂會所
鏡頭一:道裡區寶宇凱旋城業委會
積極協調換來居民娛樂會所
道裡區寶宇凱旋城小區,2011年由物業公司牽頭組織召開了第一次業主大會。據寶宇物業公司經理於晶棋介紹,“當時小區入戶三年,入住率已經接近95%,感覺到了建立業主委員會的成熟時期。”物業公司和街道辦協商後在小區內推薦了幾位年齡適當、身體健康、有一定政策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候選人。通過物業公司與社區積極配合對小區業主做談話、調查等准備工作,首屆業主大會2011年7月末召開,同時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3年間,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進行了多次有效的溝通,使小區居民的娛樂場所擴展到建築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的小區會所;2012年,業委會還與物業公司、建築單位、電業公司協調解決了C棟一單元四樓四戶業主家電器因短路被燒壞產生的賠償問題;C棟一、二單元門檻太高,保潔員每天推車清運垃圾不便,殘疾業主乘輪椅每天都要家屬抬著出入,業委會形成書面材料交給物業,物業隨後安制了鐵制坡道……業委會主任劉啟明說:“以前都說建立業主委員會就是給物業找‘婆婆’,誰願意事事被管?但是如果大家坐下來好好聊,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很慶幸遇到了一個好的物業公司。時間長了我覺得不僅要當‘婆婆’,生活工作在一個小區漸漸地我們也成了親人。”

龍電花園小區物業、居民相處融洽,已舉辦了多屆“鄰居節”。圖片由物業公司提供
鏡頭二:龍電花園小區業委會
“攻關”倆月啟動大修基金換了新電梯
很多居民都說,新小區遇到的都是環境衛生這類小問題,年頭多的老小區纔真正考驗物業管理水平。在冰城,不少老舊小區都存在大修基金缺失問題。龍電花園小區作為2003年入戶的小區,當然也問題不少。不過,通過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協作,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據龍電花園小區的業委會主任劉卓舒介紹,小區入戶13年,不少公共設施都“到壽”需要更換。最先出現問題的是小區內C棟的電梯,“27層樓一百多戶人家就一個電梯好使,上下班的時候光等電梯就得5分鍾。”龍電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理孫清鳳介紹說,當時物業維修人員第一時間對電梯進行了檢查,認定壞掉的電梯必須更換,需要啟動大修基金,然而,C棟共有130戶居民只有30戶繳納了大修基金。劉卓舒說:“很多居民不了解物業管理條例,認為交了物業費物業就該啥都管。兩個月裡,物業公司在布告欄上貼通知,往居民家發宣傳單,告訴居民大修基金是居民該繳的,遇到難溝通的業主還要找到一起談。”經過努力,有90戶居民繳納了大修基金。物業幫剩下的10戶墊付了大修基金,C棟終於得以更換了價值18萬餘元的新電梯。
明年工作
完善業委會相關法規使其良性發展
今年是哈市的“物業管理年”。據哈市物業辦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成立業主委員會是今年物業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項。今年哈市計劃新組建業主委員會600個,截至十月末已成立515個。目前,全市現有業主委員會千餘個,一半小區有了自己的業委會。
據哈市物業辦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哈市的業委會建立工作已逐步規范,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召開業主大會,選舉自己的業委會。物業管理中曾經“失聲”的業委會開始“發聲”為業主們服務,但是也產生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響。有少數業委會成員把個人恩怨和私利帶入工作中,還有一些成員利用公職謀取個人和小團體利益。
對此,哈市物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哈市業委會的建設還處於發展時期,目前一些業委會成員對於業委會有哪些權利和義務還不明確,需要加強法規認識,提高自身素質。目前多數業委會都將目光放在小區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維護等方面,更具體的依法維權的方式和步驟也需要進一步學習加強。哈市物業辦表示,明年將按照“先組建、後規范”的工作思路,重點做好業委會的規范指導工作,讓街道和社區發揮指導監督作用,打造更多物業和業主和諧共處的良性發展小區,並計劃整理修訂哈市《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示范文本)》和《業主管理規約(示范文本)》,使其更具切實可行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