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3日訊 日前,哈市開始制訂新版《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參與修繕、完善、討論中,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姚傑和哈市某企業環境保護部部長韓洪斌全程參與其中。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中,兩位環境保護專家給出了具有操行性的治霾辦法。
辦法1
下決心把蒙煤清出哈爾濱
“不能說哈爾濱的空氣污染就是由燃煤污染產生的,但不得不說蒙煤是加劇空氣中PM2.5污染的一大源頭。”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姚傑說,蒙煤,其實就是褐煤,因多產自內蒙古,所以被俗稱為蒙煤。褐煤也是原煤的一種,原煤是指從地上或地下采掘出來的,未經篩選加工去掉各類雜質的煤,按照炭化程度可劃分為泥煤、褐煤、煙煤、無煙煤。褐煤可以說是“最年輕”的煤,形成年份也就一二百萬年,如果燃燒不徹底,將有10%左右揮發物在空氣中形成直徑0.05到1.0微米的顆粒,這些顆粒比PM2.5還要微小,是空氣中PM2.5的重要組成。
姚傑說,湧入冰城的蒙煤,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即燃燒煤炭的鍋爐與蒙煤不匹配,燃燒效率很低,即使有除塵設備,也達不到環保規定的排放標准。同時,蒙煤燃燒產生的煙塵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揮發性有機物,經過一次或者二次的轉化,變成讓人們不敢“深呼吸”的罪魁禍首——PM2.5。因此,控制住蒙煤,是哈爾濱污染源頭根治霧霾的必要之路。
辦法2
給大煙囪安裝監控系統
姚傑建議,第一步,一律禁止,會造成冰城采暖鍋爐無煤可燒,因此可以暫時設定蒙煤禁銷區,在本采暖季結束後、下個采暖季開始前,再做出禁燒蒙煤的硬性規定。
第二步,目前,哈市供暖燃煤達到500萬噸,絕大多數還是散燒原煤和蒙煤,因此,采用潔淨煤技術來降低原煤和蒙煤中的揮發成分。
第三步,在哈市短期內還擺脫不了燃煤取暖的條件下,在控制煤的前提下,哈爾濱的燃煤鍋爐還需要把好出口關,即除塵設備一定是有效的,達標排放的,建議所有大型鍋爐都要安裝24小時在線監測系統,環保部門通過計算機系統來監控大煙囪的排放情況。這就要求,環保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不能望企業而卻步。
辦法3
“煤政”可操作纔能被落實
倡導使用潔淨煤的前提是這樣的煤要便於購買、好燒和燒得起。如果讓打算使用潔淨煤的人沒有地方可買,或者在價格上大大超過了普通煤炭,那麼,即使出臺了強制使用潔淨煤的政策,也很難被很好執行。
韓洪斌說,很多人都談及哈爾濱治霾應該從治霾的源頭煤炭抓起,提高潔淨煤技術、讓煤炭和鍋爐相匹配等,這樣的提法和建議都是對的,但更需要的是,出臺推廣潔淨煤的政策要具有在執行過程中的可行性,否則,對於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己任的企業來說,即使有這樣的政策,也能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因為,很多企業都會遇到在潔淨煤面前,有心無力的尷尬問題。
辦法4
小鍋爐一律燒清潔能源
“將哈爾濱城區1噸以下的小鍋爐改成清潔能源鍋爐,是減少分散型點源的燃煤污染的必有之路。”姚傑說,盡管哈爾濱近年來一直在燃煤鍋爐改造上秉承“上大壓小”的原則,進而減少小鍋爐的數量,將其並入集中熱網來減少污染源,但因為受到客觀原因局限和歷史形成的結果,很多分散小鍋爐無法並網,這部分小鍋爐,必須在今年年內改造成使用清潔能源的鍋爐。
姚傑說,可喜的是,在媒體的呼吁下,今年年內哈市將重拳強力治霾,繼續對主城區內10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進行拆並改造。在日前環保部門舉行的治霾專家會上得知,取締改造1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497臺,並入供熱管網或改造後使用清潔能源,項目擬於2014年底前完成。目前,哈市環保局正在組織管理人員深入企事業單位下達限期治理和整改通知。在今年年底前,由哈市住房保障局牽頭,拆並市區內供熱管網覆蓋區內的1噸以上10噸及以下燃煤供暖鍋爐240臺。預計項目實施後,可削減煙塵0.4萬噸、二氧化硫0.34萬噸,分別較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3.4%、3%。
辦法5
拆並工業鍋爐不能“一刀切”
近年來,哈爾濱大力進行了拆並小鍋爐和上大壓小的環保改造過程,這樣的做法也成為哈爾濱減少大氣污染措施中重要的一條。目前,哈爾濱城區現有鍋爐分為發電鍋爐、民用鍋爐、工業鍋爐三種。
韓洪斌說,對於發電鍋爐、民用鍋爐在使用過程用煤量較為固定,使用季節也比較固定。但工業鍋爐在使用過程中,是根據生產需求而變換較大的,如果一家工業企業3臺10噸鍋爐,那麼,它很有必要合並成為一個大鍋爐;如果一家企業擁有1臺6噸鍋爐,但只需要4噸的工作量,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多中、小、微企業就沒有辦法來進行生產了。韓洪斌建議,哈爾濱在工業鍋爐的改造和治理上,應該先將鍋爐底數上報環保部門備案,然後進行具體分析,再按照該鍋爐的使用時間和相關噸位進行有序淘汰。
辦法6
政府給予補貼來淘汰黃標車
在近日環保部門召開的治霾會上,專家們提出,為了減少黃標車對空氣質量的污染,全國各地都出臺了針對黃標車的各項限制性措施。目前在哈爾濱已經將限行范圍擴大到二環合圍區域,限行時間增加到12小時。在2103年,按照行政事業單位、運營車輛、非運營車輛三個類型淘汰了4.5萬輛黃標車。但對“黃標車”的限制是近年纔出現的,在現實中還有不少車主抱怨:“買車在先,政策在後,以後不讓跑了,我們損失太大。”對此,環保專家們建議,想要更好推行黃標車的淘汰,政府須為車主以及車輛所在單位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或資金補償。
辦法7
增加空氣質量監測點和監測車
秸稈燃燒提供的大量顆粒物、燃煤燃燒提供的大量煙塵顆粒物、汽車尾氣提供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與霧天、靜風結合,就產生了讓人恐懼和危機健康的“超級霧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超級霧霾”,讓環保部門嚴格執法,必須壯大環保執法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取得,還要考科學執法來保障。姚傑說,目前,哈市全市有12個環境監測點,環保專家們表示,按照哈爾濱城市的現有格局,應該再增設5個環境監測站,從而確保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准確性。同時,建議再增加50輛尾氣遙感監測車,從而能實時的、動態的監控街上冒黑煙、黃標車等超標排放車輛的現行執法。
辦法8
建四季霧霾源的分析數據庫
治霾是一項長期的目標,不應只在空氣污染較重的秋冬季節被重視,應該形成四季的、反映哈爾濱不同季節、不同月份的霧霾分析數據庫,進而建立長效的、有針對性的治霾方案。韓洪斌說,哈爾濱四季分明,春季多風沙、夏季多降水,而秋冬季節容易形成霧霾天。與上海、鄭州等城市相比,哈爾濱有著自己獨特的氣候特征。如,冬季經常產生的“逆溫天”和“靜風天”,使得污染物像個大鍋上一樣“罩”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目前,哈爾濱已經開展了關於污染源解析的監測項目,並且在近期將會有階段性的結論得出,根據解析的數據,哈市環保部門應該將治霾的目光也轉移到春夏季節,建立一整套有針對性的治霾機制。因為,只有知道了春末、夏和初秋時節,哈爾濱空氣污染物的構成,纔能與初春、深秋、冬天三季,即長達180天的供暖期,哈爾濱空氣中污染物的構成形成比較,進而分析出,什麼纔是造成哈爾濱霧霾天的元凶,也能把這些污染源排個座次,然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根治冰城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