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腦癱小伙五年義工癡心不改 "倒垃圾"情動左鄰右捨
2014-01-20 11:36:48 來源:大慶網  作者:高曉蘭 王敬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0日訊 10日7點鍾左右,家住東風新村3-0號樓的郭女士出門准備上班。跟每天一樣,一樓的豆腐坊已經開門營業,熱氣騰騰的豆腐擺在門口,雲霧繚繞,環衛工人正在作業,外出買菜的老大爺慢慢地往小區裡走。郭女士邊開車邊張望,當看見那個在垃圾桶附近忙碌的身影時,她纔放心地駛離了小區。

  她看見的人是誰?

  郭女士說,他是小區裡的感動,“五年如一日義務為附近居民倒垃圾,幫助環衛工人作業,維護小區的衛生,大家都非常感動,我們不知道他叫什麼,只知道這個小伙好像腿腳不太好。”

  夏天三點就出門:腦癱小伙做了五年義工

  10日9時許,記者來到東風新村3-0號樓。在小區裡轉了一會兒,記者沒有看見那個倒垃圾的小伙,便詢問附近的居民。一位大爺對記者說:“啊,你說的是小楊,我們都知道他,這會兒可能上樓去了,一會兒還能下來。他每天都在小區裡幫大家伙倒垃圾,這孩子好啊,就是可惜了。”大爺欲言又止,“孩子身體不大好,你去他家問問吧。”在大爺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小楊的家。

  開門的是小楊的母親,得知記者的來意,楊媽媽赧然一笑,向記者敘說了小楊的事。

  原來,小楊今年37歲,是先天腦癱,運動神經被壓迫,導致他的身體右側行動不便。楊媽媽說,小楊這樣每天給小區居民的垃圾扔進垃圾桶,已經做了近五年了,不分冬夏,風雨無阻,把每個單元樓門外的垃圾袋扔到大垃圾桶裡。夏天凌晨3點多就起床出去收拾,冬天早晨5點半就出門了,比環衛工人去的還早,附近的居民、環衛工人沒有不認識他的。由於小楊不能自己穿衣服,所以她要每天跟兒子一起起床,幫他穿好衣服,再等他回來吃早飯。

  摔傷住院五天:回來就巡視自己的“工作場地”

  楊媽媽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小楊不知何時出去了。“可能是害羞了。”楊媽媽說,小楊的心智是能夠和人正常交流的。

  家裡人最初都不太同意小楊這樣做,“尤其是他爸爸,總覺得丟人”。楊媽媽說,但是家裡人的阻止會讓小楊心情不好,沒有辦法,就任由他去了。“每天我都給他准備好幾套頭套、護膝、手套、棉褲,就怕他在外面摔倒,但是冬天摔倒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候我看見他腿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就勸他別去了,他馬上就不高興了。我知道,這也許就是他自己尋找的生活樂趣和人生意義。”楊媽媽對記者說。

  但是2011年的一次摔傷,真把楊媽媽嚇壞了。那天小楊下樓准備去“工作”的時候,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出去買菜的楊媽媽聽到樓道裡?當一聲,嚇得腿都軟了,跑過去一看,小楊已經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在重癥監護室治療5天後,回到家,小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自己的“工作場地”。

  在小楊家的沙發上,記者看到了一摞打補丁的棉手套,還有兩個正在補的套袖。楊媽媽說,家裡的洗衣機每兩年就要換一個,因為每天都要給他洗滿是灰塵的衣服。

  大家紛紛表揚他:居民都自覺把垃圾拎到桶裡

  小楊開始這份“工作”,緣於五年前結識的一位環衛工人張阿姨。“有一次他回來跟我們說,有個張阿姨跟他聊天,他很高興,從此以後他就經常出去跟張阿姨一起乾活,後來張阿姨走了,他就一直乾下去了。”楊媽媽回憶說。

  有一次,楊媽媽在陽臺上看到小楊站在一個正在喝飲料的人旁邊,那人見狀咕咚咕咚就把飲料喝完了,然後把瓶子給小楊。但是這時一個撿瓶子的老太過來,想接瓶子,沒成想那人執意要把瓶子給小楊,可沒想到是小楊轉頭走了。老太接過瓶子說:“人家不是撿垃圾的,他是小區的義工。”看到這一幕,楊媽媽笑了,“每個人都有追求有意義的生活的權利,他也應該有他喜歡的生活,現在全家人都挺支持他在小區裡幫大家收拾垃圾。”

  這時候小楊從外面回來,凍得鼻涕流了出來,楊媽媽趕緊幫他擦掉。記者試著詢問他有沒有摔倒,他用含糊的語言告訴記者,有很多人扶他,還表揚他。

  楊媽媽說,現在小楊的“工作”沒有以前那麼辛苦了,因為很多居民都自覺把垃圾袋裝進外面的垃圾桶裡,但是只要收垃圾的車不來,他就會非常著急。

責任編輯: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