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用實際行動獻身公路事業
2014-01-21 14:06: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鄭德強,男,1965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阿城區公路管理總段副段長。20多年來,他無論是從事辦公室行政管理,還是業務管理,亦或是走上領導崗位,始終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地工作,毫無怨言,不求回報,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為阿城公路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崗位在變,敬業奉獻的職業態度從未改變

  1987年,鄭德強畢業於黑龍江交通專科學校道橋專業,到公路管理總段成為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從地方道路管理到行政辦,從行政管理到技術股從事技術管理,他都能很快適應角色轉換。

  從事行政工作,他參與完成了建設阿城公路管理總段辦公樓、公路總段文明單位晉昇以及檔案管理國家二級單位達標等重大工作任務,並做出了一定貢獻。

  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他更是如魚得水,2004年,鄭德強承擔起通鄉公路建設管理的重任。『十一五』期間,他見證了阿城公路建設的裡程碑式發展,因為他就是這大發展的組織者之一。2004年至2005年阿城共建設70多公裡通鄉公路,點多、線長,作為質量管理負責人,他天天在路上巡查,簡直泡在了工地裡,沒黑天、沒白日地忙碌著,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強化施工、監理管理,他堅持深入一線,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調研解決,他提出了施工合同10%按質量評比以獎勵的形式兌現,監理費固定加浮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質量是管理出來的,他把嚴管、嚴罰作為法寶,把健全監管措施作為有效手段,檢查質量的結果全區通報,采取聘請沿線群眾代表監督施工質量的辦法對施工單位建立起24小時不間斷的監管體系。嚴管嚴罰措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我區實施的通鄉公路項目在哈市質量監督站檢測中一次性百分之百通過,在全省罕見。

  2008年,我區紅星至蜚克圖通鄉公路被作為全省唯一一家代表全省接受國家交通運輸部檢查。他連續半月住在工地幾次通宵達旦施工,在交通部檢查時得到了國家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總站『黑龍江通鄉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不次於高等級公路』的高度評價,為全省通鄉公路建設事業爭了光。

  二、工作任務在變,為事業獻身的責任感始終如一

  2008年以來,阿城區實施了高速公路西出口、一中南出口、糖廠大橋、繼電大橋四個出口改造工程,要求兩年內全部完成,在缺少資金情況下,鄭德強日夜堅守在施工一線,靠前指揮、精細管理、嚴格監督。尤其是2010年實施420米的金都大橋建設工程,規模之大、質量之高、工期之短、造價之低,創造了阿城交通大項目建設的歷史。無論是前期工作還是具體施工質量管理,他都是具體實施者,出色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得到區委、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10年,是鄭德強最為繁忙的一年,也是他最高興的一年,因為從2006年起就開始籌劃的香阿快速乾道項目(哈阿公路)開工建設了。作為工程副指揮的他,深知身上的責任重大,一次性投資5個多億,一次性參與20餘公裡一級公路建設,這在他人生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感慨萬千、夜不能寐的他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項目管理中。大年初二,他就率領技術人員踏著沒膝的積雪、頂著凜冽的寒風踏查路線;漆黑的深夜他和設計人員討論、優化建設方案;炎炎夏日他深入施工一線,現場解決施工技術難題。隨著金都大橋的建設和旅游路的開工,他忙得像個陀螺,沒時間照顧要高考的兒子和生病的父母。哈阿公路通車了,必將對阿城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重大的拉動作用。現在他又在為即將開工建設環城公路項目不知疲倦的奔走於省市各部門辦理前期手續,交通大項目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三、打交道的人在變,嚴於律己的原則始終牢記在心

  公路建設是富民工程,也是德政工程,而在一些人眼中,卻是一塊淌油的『肥肉』。為建設優質廉政工程,鄭德強更是殫精竭慮,完善了工程建設各項管理制度,他從自身要求做起,堅持立正身子做人、彎下身子做事的原則,杜絕辦人情事。他用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把黨性原則高於一切作為自己的最高情操,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 2010年、2011年的交通大項目建設各項工作受到了省、市業務部門領導和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好評,他更是以此為鞭策,全身心地投入到2012年的阿城區大項目建設之中。

  在車來車往的公路旁,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有一個忙碌而又堅毅的身影,用實際行動和無私奉獻詮釋著對公路建設事業的熱愛和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他就是鄭德強。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