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一片丹心鑄師魂
2014-01-21 14:08: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馮德彬,男,1974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阿城區第二中學學年主任。十幾年來,他默默耕耘在阿城二中這片教育的熱土上,把全部的精力和愛心獻給了這所學校,獻給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桃李芬芳,碩果累累。他先後兩次被評為市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四次被評為市優秀教師,連續六年被評為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背後是一個青年教師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苦奮斗,是一片丹心育桃李的無私奉獻,是高尚師德鑄就的一座豐碑。

  一、築豐碑——用專心引領教學的方向

  馮德彬1995年大學畢業分配到第二中學,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他認真鑽研,勇於創新,98年主持創建了符合化學學科特點,尤其適合二中生源特點的『提綱導讀與強化點撥』教學模式,並成功實現了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整合。這種模式與新教材的內容編寫方式非常吻合,但卻比新課改提前了整整10年。這種模式被全組教師推廣使用,99年到09年,二中化學組先後有9名教師按照這種模式設計的公開課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2006年,他創造性地推出『科任教師課堂管理紀實』和『考場管理紀實』的管理方法。給任課教師下發課堂管理紀實本,及時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考試時下發帶有學生座位號的記錄單,及時記錄學生考試中的表現,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管理意識,學風考風明顯好轉,此方法已在全校各個學年推廣實行。這種做法與2008年纔開始的新課改所要求的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不謀而合,比新課改還提前了兩年,充分體現了馮德彬在探索學生管理與評價方式上的前瞻性。

  經過三年的努力,2009年他所領導的學年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現了二中高考成績的歷史性突破。一表進段人數55人,大大超過歷屆,並有一批學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大連理工等全國名牌院校。這對生源為全區500名之後的學校來說,可稱點石成金。

  二、當蠟燭——用愛心點亮學生的前程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種愛是無私的,它要毫無保留地獻給所有學生;這種愛是深沈的,它蘊涵在為所有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之中;這種愛是神聖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誼。

  98屆六班孟某某,入學初期學習狀態很好,後來突然變得懮郁,成績急速下降。馮德彬後來得知,她的父親在意外中去世,家庭的變故給她極大的打擊,使她一度對生活和學習失去了信心。關鍵時刻,是馮德彬耐心細致地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重新喚起她生活的勇氣與動力,學習成績得到了恢復,高考中以優異成績被一所名牌醫科大學錄取,現在已經考取了醫學博士。

  馮德彬除了對學生真愛的奉獻,還在工作中以身作則,達到了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2009屆有個叫王某某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意志品質薄弱,在軍訓中總是溜邊偷懶,叫苦叫累。馮德彬頂著烈日站在炎熱的訓練場上以身示范,使他深受感動,盡管訓練很艱苦,卻再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了。當訓練結束他為學生們的勇猛衝勁喝彩時,學生們笑著說:『老師都在炎炎烈日下,如果我們學生不堅持,實在是沒道理。』

  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無論是包宿上網的學生,還是家庭困難的學生,無論是性格倔強的學生,還是心理懮郁的學生,馮德彬都在思想上關心他們,感情上親近他們,生活上照顧他們,使他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變,順利的完成了學業,考入了理想的大學。

  三、化春蠶——用忠心擔負學校的重任

  1996年,同備課組湯老師手術住院,湯老師三個班的教學任務落在了他的肩上。再加上自己的兩個班,共五個班的課。又趕上會考復習加課,每天七節課的工作量,沒有備課時間,只能回家備課到深夜。歷時2個月,每天累得腰酸腿疼,但他毫無怨言。同年十月,他籌備結婚,但並未影響工作。周日舉行婚禮,周一學生就看到了他忙碌的身影,阿城報社記者得知後特地來到學校采訪馮德彬,並以『新婚獻講臺』為題報道了這一事跡。

  從1998年到2003年,由於學校擴大招生,化學教師短缺,他連續五年跨教材授課,備課量非常大,有時甚至要備三套教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他沒有給領導出任何難題,一直默默地承擔著重任,每當有人提起,他總是說:『沒關系,我年輕,又是黨員,服從組織需要是我的責任』。

  2007年學校迎接哈爾濱市示范性高中檢查。作為學年主任的他,既要積極組織教師迎檢,又承擔了學校文化長廊的設計、文字組織工作。迎檢中,還要以教師代表的身份參加教學設計筆試,講一節公開課。繁重的工作沒有將他壓垮,反而激發了他更大的工作熱情。他連續數日工作到深夜,以踏實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能力,出色地完成了迎檢的各項工作,為學校成功晉昇為哈爾濱市示范性高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四、做人梯——用熱心解決他人的困難

  在馮德彬自身成長和取得成績的背後,有他十五年如一日的勤奮工作,有他協調化解矛盾的苦口婆心,有他在同事家裡婚喪嫁娶時的忙前跑後,有他在同事生病時的照顧與慰問,學校的領導和老教師們經常說:『小馮這個人啊,心裡永遠裝著別人。誰有困難,他都盡心幫忙。』

  馮德彬時刻都起到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他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報名參加『抗擊非典救護小分隊』。2006年本校一個學生身患重病,他率先捐款300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主動捐款500元並帶動全學年師生共捐款兩萬餘元。

  一個人的身份有多種,可一個人的精力卻有限。作為教師,馮德彬把他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而作為子女,他卻無暇照顧年邁的父母。2009年,他的母親患深度靜脈曲張,急需做手術。當時正值學生填報志願的關鍵時期,從母親住院到出院,馮德彬脫不開身到醫院照顧老人。志願填報結束後,纔匆匆趕去醫院。二位老人對兒子從來沒有抱怨,正是在他們的支持下,馮德彬纔能在工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落葉有聲,大愛無言。馮德彬老師,是阿城二中教師隊伍中傑出的代表,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民教師拳拳的赤子之心,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奉獻的高貴師魂,從他的身上,我們也明白了信賴、贊譽得來的艱辛。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