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報6月16日訊 14日,本報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會上,郭建民提出,分數是考生填報志願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填報志願要與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個人興趣、院校的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14日,本報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會火爆開場,連講臺上都擠滿了前來聽講座的考生和家長。記者 范子龍 攝
聯系職業規劃報志願
考生填報志願時要與個人職業規劃緊密相連,既要考慮上大學,更要考慮自己四年以後的發展。對畢業後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而言,在選擇院校時既要考慮其國內關注度,更要考慮其在國際的影響力,特別是你打算留學的國家對這所院校的認可度和評價。對要考研的學生而言,要同時考慮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教學和辦學質量,如研究生一級學科排名狀況、保送研究生的比例等。對畢業就打算就業的學生而言,先要考慮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以及該專業是否適合個人創業。
結合興趣潛能選專業
在選擇專業時,充分考慮個人的興趣、潛能利於考生的長遠發展。如金融精算師、保險精算師被稱為金領職業,但它需要有非常強的數學基礎,數學不好的同學不適合學它;同理,當律師要求思維敏捷,語言犀利,雄辯能力強,嘴拙的學生就不適合;口腔、外科醫生要求手眼的靈活性要好,手指的靈活度要高。不同行業對人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把自己的個性潛能和所選專業相結合,這樣更利於長遠發展。
考量師資力量擇院校
填報志願要考慮考生價值觀的因素、分數因素、經濟因素、就業因素、院校因素和專業因素等,要盡最大限度地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考慮的面越寬,越利於考生的長遠發展。分數因素是考生填報志願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些考生僅憑分數填報志願,這是錯誤的。還有的考生把地域因素當做唯一因素,非北京院校不上,同樣不利於長遠發展。在填報志願時,諸多因素比較中,院校的師資力量的強弱應當排在首選,畢竟上大學是學本事的,市場經濟競爭是需要實力的。希望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看得遠一點,用先進理念做指導,填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理想志願。

郭建民哈師大附中特級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東北師大歷史系特聘教授、心理系客座教師,青少年生涯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知名高考志願指導專家,所帶班的學生成績曾位列當年省高考成績1、3、4名,曾被北大、南開等名校聘為招生諮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