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0日訊 2015年5月起,國家和省裡先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和在校教師創業。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或離職創業,可保留體制內身份和待遇3年。《黑龍江省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實施細則》中則將保留體制內身份的年限提高到5年,而且檔案工資正常晉昇,與離崗前所在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定、崗位等晉昇的權利。
我省還積極推行『四證合一』,放松經營范圍登記管制,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並為創業者提供免費創業場所和低息貸款等支持。如此之多的好政策,是否『引誘』了體制內的教師們『下海創業』?教師創業又為我省發展帶來了哪些好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邱兆文 十年磨劍出成果 一朝落地惠病患
聽起來不可思議,哈醫大四院胸外科二區主任崔鍵的一例腫瘤切除手術竟是在一個完全沒有醫科背景的人幫助下完成的。這個人是東北林業大學的教授邱兆文——我省3D打印技術重要研究者之一。
通常而言,手術之前要看『片子』,但崔鍵的病人的腫瘤位於肺的根部,常規CT很難分清腫瘤與周圍血管的關系,手術風險極高。而邱兆文教授的『3D打印』技術卻可以輕松地解決這個難題。邱教授利用3D打印技術將患者的肺部打印出來,相當於拷貝了一個立體、完整的肺部。從3D模型中,醫生發現患者的血管是畸形的,如果不是提前用3D打印看到了模型,很可能在手術中誤傷這根血管。在3D模型的幫助下,崔鍵團隊順利完成了手術。
這次手術也開創了歷史,成為全國首個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的肺門腫瘤手術。
雖然3D打印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已經在多個領域有所應用,但軟件轉換仍是很難攻克的難題,邱兆文團隊經過10多年的研究,終於可以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將三維斷層掃描數據轉換成3D模型,從而開啟了3D打印的一場變革,在醫療領域將會得到廣泛應用。
邱兆文一直在考慮,怎樣加速這場變革。『將技術留在高校的實驗室裡肯定不行,必須要讓技術成為產品,變成老百姓也能吃到嘴裡的「果實」。』為了這個目標,邱兆文注冊成立了黑龍江拓盟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哈爾濱醫大一院、二院、四院,省醫院等多家醫院已經和邱兆文開展合作,越來越多的患者將從邱教授的技術中受益。
邱兆文還有一個更遠大的計劃——建立三維斷層掃描數據實體化輔助診療雲平臺。今後,不論患者是在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城市,還是在相對偏遠的城市鄉村,只要在網上提供CT、核磁等數據,雲平臺就會生成三維可視化結果,醫生可以遠程會診,對病情作出診斷、為手術作出規劃。他認為,通過企業化的運作,這個計劃很快就會實現。
『我的公司只是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創業熱潮的一個縮影,已經有更多的高校教授發現,創業可以更快地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邱兆文教授表示,鼓勵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創業,可以為他們的科研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創業帶來的收入,又可以讓科研人員繼續創新有更雄厚的資金保障,這不僅能夠推動我省的經濟發展,更能推動我省的科技創新力。
不過,邱兆文教授創業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3D打印』的材料費用太高了,這也是現在3D打印難以大量普及的原因之一。有困難就會有人去突破,東林另一位教師帶著自己的專利闖入了創業的海洋。
王世瑛 不捧『鐵飯碗』 自造『金飯碗』
王世瑛6年前畢業於我省一所幼教專科學校,由於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突出,畢業後在一所較好的公立幼兒園找到了工作,她的家人很滿意,同學很羡慕,她自己也很滿足。
一晃3年過去,王世瑛憑借自己在教學、管理和科研多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了幼兒園領導的器重,在職務上也有所昇遷。不過王世瑛卻對記者說,『那3年我過得並不快樂,幼兒園雖然硬件條件不錯,但理念落後,很多先進的幼兒教育思想和課程並沒有引入。雖然我提了很多次建議,但是都沒被采納。這也很正常,對於公辦幼兒園,很多東西都不能隨便改動。』
2012年末,為了讓自己的教育理念得以實現,王世瑛毅然從公立幼兒園辭職,轉而加入一家私立幼兒園。這家幼兒園的老板也表示,只要王世瑛願意來,就讓她以合伙人的身份一起經營幼兒園,如何教學,她可以做主。
王世瑛是偷著辭職的,『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們看來,在一個公立幼兒園有個「鐵飯碗」纔是長久之計。』但事情最後還是『敗露』了,王世瑛的父親甚至不准她回家。
『我不想捧著「鐵飯碗」混日子,我想自己造一個「金飯碗」。』最終,王世瑛的這句話打動了父親。
王世瑛用全新的理念開設了許多其他幼兒園並沒有開設的課程,還在幼兒園中開辦了中華傳統興趣班,教授孩子書法和國畫等課程,十分受歡迎。一切本來進展十分順利,2015年初卻出現了變故。這家私立幼兒園的老板由於在其他領域投資失敗,到了破產的邊緣,想把幼兒園轉讓出去。王世瑛擔心,如果幼兒園易主,她之前的努力可能全部白費。
就在這個時候,我省多項創業政策出臺,這讓王世瑛看到了希望。她拿出了自己所有積蓄,又向父母借了一些錢,同時還獲得了一部分低息的創業貸款,終於在今年5月收購了幼兒園,自己成了老板。
從5月到12月,她進一步的革新了幼兒園的課程,並在幼兒園的基礎上成立早教中心,運用專業知識打造了一批早教課程。如今,王世瑛的幼兒園已經有150多名學生,而她的中國傳統文化興趣班的學生已經達到了1000多名,早教中心也得到了許多家長的認可。
『下一步,我會將幼兒園和早教中心的課程規范化,打造出自己的早教和幼教品牌,並將我設計的課程通過互聯網售賣,實現加盟發展。』王世瑛告訴記者,她的課程體系已經得到了很多教育專家的認可,她將建立幼兒教育版的『慕課』,讓更多的早教中心和民辦幼兒園購買她的課程體系,實現更大盈利。
她說,『我的夢想是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推動我省早教和幼教事業的發展,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我很狂妄,但我一直在努力。感謝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感謝國家和省裡的好政策,讓我這個小人物有做「春秋大夢」的膽量,也有了實現大夢想的機會。』
郭艷玲 高薪資分股權 千方百計留人纔
今年5月,省長陸昊在東北林業大學給全省大學生上了一堂『創業課』。他或許不會想到,這次講話卻讓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郭艷玲堅定了創業信念,注冊了公司。
『3D打印』業界有這樣一句話,誰能研發出低成本打印耗材,誰就能推動3D打印技術發展。據了解,傳統的3D打印耗材一直停留在金屬基、高分子及無機非金屬等材料上,這些材料不但成本高,還有無法克服的缺陷。以高分子材料來說,打印之後不但誤差大易變形,一公斤材料也在120元以上。
郭艷玲團隊經過反復科研公關,找到用秸稈、玉米芯、稻殼和木粉等廢棄物做3D打印材料的秘方,這被『3D打印』業界稱為第四類3D激光打印材料——生物質纖維復合材料。有了這種新材料技術,一般人認為是『垃圾』的廢棄物,就能變成漂亮的建築模型、精准的工業零件甚至個性化的環保家具。
郭艷玲成功申請到3項專利,她介紹,這種新材料低碳環保,成本低廉,1公斤秸稈復合材料成本只有20多元。而且新材料性能穩定易成型,成型件尺寸精度高,經後處理之後,力學強度可與木材和陶瓷等材料相媲美。
發明了新材料,郭艷玲成為了3D打印業界的焦點,很多廠商找到郭艷玲,想買她的打印耗材。郭艷玲由此想到了自己創業,但她從1984年就開始在東北林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一直都是骨乾,並獲得了職務上的晉昇。因此,是否要放棄『既得利益』,一頭紮到創業的海洋中,郭艷玲很糾結。而正是陸昊省長的一番講話讓郭艷玲下了決心——必須要創立公司,讓自己的專利變成產品。為此,她不惜放棄了學校的行政職務,她說,『做行政,有人比我更適合,但科研需要積累,如果我不去推廣這項科研成果,它就會成為象牙塔中的「盆景」——好看不好用。』
於是,郭艷玲注冊成立了哈爾濱自由智造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於近日拿到了工商執照,她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公司執行董事,而她拿到的第一個大訂單就來自於同校的邱兆文教授的公司。
郭艷玲的新型材料可以大大降低邱兆文為醫院打印心、肺等手術模型的成本,十分有利於這項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據推測,僅這一項就可以為郭艷玲教授帶來巨額的收入。
但郭艷玲的志向卻不在於此,她對記者說,『通過公司化運營後,我的新材料將會進一步的推廣,「3D打印」技術的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到時候,黑龍江的每一個農村都會有一臺甚至多臺3D打印機,農民可以用秸稈和稻殼等農林廢棄物制成的材料直接「打印」自己需要的東西,當秸稈成了寶貝,還會有人去焚燒嗎?或許,我也能為治理霧霾做些貢獻。』
郭教授的這個理想還需要時間纔能實現,但現階段,已經有十幾名3D打印高端人纔因為郭教授創辦公司而留在了龍江。
郭教授的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成為公司最初的員工。為了留住這些人纔,郭教授不但幫著學生交學費,還提供比較高的薪金。而且她還決定,只要這些學生工作滿5年不離開,將無償獲得公司股權獎勵。她說,這麼做也是要千方百計把人纔留在龍江。
邱兆文教授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為我省留住了很多人纔。臧加宇是東北林業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他放棄了發達城市的工作,加入邱兆文的公司。他說,『我相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學教師的高新技術在產業化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順。跟著導師創業,一定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