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 姜海濤)20日,中國北方丹麥水貂養殖技術高層論壇在沾河林業局舉行。記者獲悉,當地招商引資落地12年的金谷木業實現華麗轉身,推出了由金谷種貂養殖的丹麥咖啡貂加工的裘皮時裝成品,試水市場。標志著該局在林下經濟轉型上打開了新的篇章。
論壇現場。東北網記者 姜海濤 攝
水貂養殖場。丁兆文 攝
制衣加工車間。東北網記者 姜海濤 攝
專業技師裁剪貂皮。東北網記者 姜海濤 攝
2014年4月1日,我省森工國有林區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國家大戰率背景下,12年前招商引資來的金谷木業,失去了生產木制產品的原材料,讓原本紅火的企業頓時蕭條。“雖然企業已經不能生產了,但已經在沾河發展多年不捨離開這麼好的發展環境,決定留下來做企業轉型。”金谷木業負責人介紹。
經過對市場的考察,他們瞄准了毛皮動物養殖產業。經過多家對比,企業決定從丹麥引進“天鵝絨”水貂品種。在“停伐令”下達的7個月後,由金谷木業轉型建立的五大連池金谷種貂養殖農民合作社(簡稱金谷種貂),就在沾河林業局天龍山經營所建起了21棟貂捨。從丹麥引進的1.2萬只第一代咖啡種貂在沾河林區安家。
為了支持金谷種貂的養殖,沾河林業局從畜牧局選派優秀的獸醫師負責種貂繁育和疫病防治,還建起了化驗室、解剖室等疫病防治設施。為了讓這些“洋”貂能在林區安居,金谷種貂養殖場把原來的木制品生產廠房改造成冷庫和種貂飼料加工廠,在貂捨建設上,借鑒國內最先進的管理技術,上馬了自動喂食車、保溫水槽。
僅僅兩年,金谷種貂在水貂養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5年繁殖水貂6萬餘只,2016年貂捨建設達到118棟,養殖規模超過11萬只。2015年,金谷種貂還擴大合作,吸收林業局職工趙立江出資79萬元引進1200只丹麥短毛天鵝絨彩貂。趙立江成了金谷種貂合作社的第一個合作伙伴。今年,趙立江投資的14棟貂捨繁育彩貂5300只。
為了抵御貂皮市場價格的波動,金谷種貂延伸產業鏈條,引進裘皮時裝生產線,從廣東、四川、河南聘請高級裘皮時裝技師,設計、制作裘皮時裝,注冊了“晟谷皮草”品牌,實現了水貂繁育養殖、制衣銷售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目前裘皮時裝加工已達到1500餘件。
談到下一步的發展,金谷種貂董事長谷俊廷信心滿滿:在繼續擴大合作伙伴的同時,還要在山上建三個水貂飼料加工廠,輻射18個養殖基地,新建一處2萬平方米的冷庫,建設年處理500萬張貂皮的標准化硝染廠,實現貂皮就地硝染,並開展對外硝染加工業務。同時擴大飼料加工能力,力爭達到年出欄水貂150萬只養殖能力,年加工裘皮時裝10萬件的規模。未來,金谷種貂將把自己的品牌晟谷皮草,逐漸打造成國際品牌;同時也把沾河林業局建設成龍江水貂養殖基地,國際裘皮時裝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