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女子接客服退貨電話 多個心眼去求證躲過被騙
2016-11-18 09:27: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關鵬程 孫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8日訊『多虧回撥個電話,否則就中了騙子的圈套!』回想起『雙11』,與電信騙局擦肩而過的驚險一幕,市民王女士至今仍心有餘悸……

  原來,『雙11』上午,王女士在網上給兒子買了件價值1200元的羽絨服,下午4時許,王女士突然接到自稱是網店客服打來的電話,稱王女士買的那款羽絨服沒貨了,可以退款,同時給王女士發來一個退款鏈接。當王女士打開鏈接准備退款時發現,『以往退款不用填寫卡號、驗證碼什麼的,這次退款怎麼讓填這些內容』,這引起了王女士的警覺,於是她立即登錄網店官網頁面,並撥通客服電話進行核實,結果客服回復『並沒斷貨』,而且也沒有客服主動與王女士聯系過。至此,王女士確信『遇到騙子了!』

  其實,如今像王女士這樣無意間掉進電信騙局的市民不在少數,但與一些蒙受詐騙損失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王女士因具有較強的反詐意識,能在陷入騙局後成功脫險,免受損失。『通過這一個案,既反映出當前電信詐騙無孔不入的現狀,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對於電信詐騙的可預防性!』結合王女士的經歷,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電信詐騙新型違法犯罪查控中心』(以下簡稱『查控中心』)民警告訴記者,雖然電信詐騙是一種易發且難遏制的新型犯罪,但由於該犯罪屬於可預防性犯罪,只要市民能提高防范意識,並能正確應對,騙子還是很難得逞的。對此,反詐專家也表示:如果防范得力,至少八成以上的電信詐騙能夠得到有效遏制!

   [特點]認清詐騙特征纔能有效防范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預防電信詐騙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認清該犯罪的典型特征纔能進行有效防范!』采訪中,民警並未急於向記者介紹預防電信詐騙的具體手段及途徑,而是詳細分析了電信詐騙所具備的典型特征。因為,在民警看來,『忽視特征談防范,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權宜之計!』

  那麼,當前電信詐騙到底有何典型特征呢?對此,民警將其歸納為五方面:首先,犯罪人員組織化。電信詐騙團伙多劃分有『指揮組』、『技術組』、『實施組』、『取款組』等,各組分工明確、環環相扣;其次,犯罪隱蔽且智能化。電信詐騙主要是通過電信、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在虛擬空間實施智能化犯罪,既沒現場也少有痕跡物證,很難及時打擊;第三,犯罪空間跨度大。電信詐騙跨地區、跨國境犯罪已經成為常態。作為一種典型的遠程非接觸性犯罪,電信詐騙犯罪突破了傳統犯罪的概念范疇,受害人一旦受騙很難挽回損失;第四,專業化程度高。電信詐騙過程分多個環節,各環節間銜接緊密,配合高效,形成『一條龍』的犯罪模式,極具隱蔽性和殺傷力;最後,手段昇級變化快。電信詐騙多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做,步步設套,詐騙內容也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

  『認清並了解電信詐騙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既有助於提高市民主觀防范意識,更能實際指導市民采取正確的防御措施!』民警告訴記者。

   [防范]不輕信多核實遠離詐騙陷阱

  據了解,當前電信詐騙主要分兩大類:一是犯罪分子在境外通過網絡電話實施詐騙。主要由臺灣人組織實施,此類案件約佔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20%,但經濟損失卻佔60%;另一類是犯罪分子在境內通過電話、短信、網絡實施詐騙。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在自己生活居住鄉鎮,對全國實施詐騙。此類案件約佔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80%,經濟損失佔40%。

  『就我市情況看,上述兩種類型的電信詐騙應該都存在,這也顯示出防范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詳細介紹了電信詐騙特征後,民警就市民關心的『如何防范電信詐騙』的問題進行了著重講解。

  『防范電信詐騙,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主觀防范意識。』對於如何防范電信詐騙,民警建議市民要做到『三不一要』:一是不輕信。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不管對方使用什麼花言巧語,都不要輕易相信,不給不法分子留有行騙的機會;二是不透露。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不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違法短信的誘惑,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三是不轉賬。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絕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一要』,即要及時報案。萬一上當受騙或聽到親戚朋友被騙,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騙子的賬號和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以便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

  『總之,防范電信詐騙就是要做到,陌生電話勿輕信,對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隱私勿泄露,涉及錢財需小心,遇到事情勿驚慌,及時撥打110!』為了方便市民記憶,民警將防范電信詐騙的策略編成了一段易懂、易記、易用的『順口溜』。

   [對策]掉進詐騙圈套需會正確應對

  雖說電信詐騙屬於一種可預防性犯罪,但面對無孔不入、五花八門的電信騙局,即使是提高防范意識也難免會誤中詐騙圈套,而一旦不幸掉進騙局,那又該如何應對呢?

  『增強防范意識只能讓電信騙局不近身,掌握防騙對策則能及時挽回受騙損失!』采訪中,民警再三向記者強調了『掉進電信騙局該怎麼辦』的問題。民警提示:首先,遇到電信詐騙電話或信息,應及時記下詐騙分子的電話號碼、郵件地址、QQ號及銀行卡賬號,並記住犯罪分子的口音、語言特征和行騙經過。然後,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並配合偵查及追繳賬款等工作;其次,如被騙錢款後能准確記住詐騙的銀行卡賬號,則可以通過撥打銀聯中心客服電話的人工服務臺,查清該詐騙賬號的開戶銀行和開戶地點;第三,通過電話銀行凍結止付,即撥打該詐騙賬號歸屬銀行的客服電話,根據語音提示輸入該詐騙賬號,然後重復輸錯五次密碼就能使該詐騙賬號凍結止付,時限為24小時。若被騙大額資金的話,在接報案件後的次日零時再重復上述操作,則可以繼續凍結止付24小時;第四,通過網上銀行凍結止付,即登陸該詐騙賬號歸屬銀行的網址,進入『網上銀行』界面輸入該詐騙賬號,然後重復輸錯五次密碼就能使該詐騙賬號凍結止付,時限也為24小時。如需繼續凍結止付,則可以在次日零時後重復上述操作。

  此外,采訪中民警還特別強調,從電信詐騙目標群體上看,老人、學生、婦女及與錢財接觸密切的人均屬高危群體。『這類高危群體更需提高防范意識,並掌握正確的反詐騙手段。』的確,公安機關調查顯示:從受害人性別上看,女性佔70%以上;從年齡上看,中老年人佔70%。同時,一些財會人員和經常有資金往來的人,也是電信詐騙分子常鎖定的行騙對象。

  -相關鏈接防騙『寶典』

  ★『六個一律』

  1、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斷;

  2、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斷;

  3、談到『電話轉接公檢法』要求匯款的,一律掛斷;

  4、所有短信,讓你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5、微信陌生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6、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

  ★『八個凡是』

  1、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不要信;

  2、凡是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不要信;

  3、凡是通知中獎、領獎要你先交錢的,不要信;

  4、凡是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不要信;

  5、凡是在電話中索要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的,不要信;

  6、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不要信;

  7、凡是自稱領導要求匯款的,不要信; 8、凡是陌生網站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不要信。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