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全省殘疾人美文攝影誦讀演講大賽啟動 選手歐陽曉靜提交作品《天行健》
2016-11-23 15:4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吳瓊 許諾 王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3日訊(記者 楊帆 吳瓊 許諾 王輝)自14日本網啟動『藝術照亮生活』殘疾人美文攝影大賽暨『閱讀助力人生』第二屆殘疾人誦讀演講大賽以來,陸續收到來自全省各地市的參賽作品。

  選手歐陽曉靜美文大賽參賽作品如下:

最美的吶喊是自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為有信念,我們纔奮斗不息;因為有目標,我們纔追求不止。殘缺,並不可怕,反而彌足珍貴。因為當我們經歷了生死的磨難之後,有了背負著身體和精神的壓力負重前行的動力,因為我們是了不起的殘疾人,我們是自強不息殘疾人。

  泰戈爾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11年,一場車禍,我失去了右腿,為了防止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醫生建議截肢。截肢後,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感覺人生可能徹底完蛋了,尤其是看到其他四肢健全的人,曾經動過放棄生命的念頭。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曾經健步如飛的我會有朝一日坐在輪椅上!我的人生充滿了妻子以及周圍人的質疑和否定,後來我曾經一度以為很幸福的婚姻也破碎了,就在一夜之間一切全部化為烏有。躺在床上恢復的那段時間,我越想越不甘心,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因為身體的殘疾,就要被判以死刑呢?後面我嘗試著用拐杖來代步,因為我知道如果不克服,那將會一輩子坐在輪椅上永遠起不來。當時我便發誓一定要用堅定地選擇去詮釋不一樣的人生。

  經過一年的修養,我重新站了起來,回到了正常的日常生活當中。我開始學習,因為我堅信書籍便是最好的精神食糧,知識能改變命運,那個時候逼著自己每天讀一本書。從書中我領略到人生的真諦,生活的感悟,我深深地警醒,告訴自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個人出境的苦與樂不是由命運本身來決定的,有人安於現狀,但我依然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的快樂只來自於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在這條通往堅強的路上,是學習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重新燃起了我對生活希望的熊熊烈火,15年我重新通過成人高考考上了渤海大學。記得摩西奶奶說過:『總有人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這本就是人生的哲學,不論我們曾經遭遇過什麼都應該從原地重新站起來,去拼搏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自動放棄。

  雖然雙腳去不到遠方,但我的心中仍然充滿詩與遠方。只要心中始終充滿對遠方的激情,精神上就會感受到遠方的美麗。我特別感恩上帝給予了我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更加感恩我的家鄉是一個美得無法言喻的地方。家鄉撫遠黑瞎子島這個位於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匯的三角地帶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在這裡總會帶給我綠色的心情,洗滌我受傷的靈魂。碧野蒼茫,白雲飛翔,也許是上天的恩賜,這裡也是珍奇異獸的棲息地,我喜歡拿著相機,用鏡頭將美的瞬間定格下來,去參加攝影比賽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看到撫遠的美,讓他們知道殘疾人也是熱愛生活的。時間有長度,體驗有寬度,趣味有高度。人生本來就是一個立方體。雖然長度已經被上帝固定了甚至是折損了,但我們依然可以憑對生活的體驗增加寬度,借對生活的趣味增添高度。

  現在我越來越相信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盡管身體上有殘缺,可我依然在工作上能出色。我曾經是一名電氣技術人員,為了改變命運,我自強不息,決定創業。借助於曾經自己修煉的一身技術,加上積累的資源,我轉做建築電氣承包,在生意經營上,我始終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保證每一個接到的項目都能用最好的品質。當然能有勇氣重新打開新生活的大門,一路上不斷去拼搏,我覺得更加得益於我的自信。雖然身體殘疾了,但我對此並不自卑。我不再憎恨命運,不再憎恨輪椅,一想到名人的史鐵生和張海迪他們也曾和我一樣,受到命運的不公對待,但他們依然用堅韌踏平坎坷,演繹了精彩人生,我便對人生充滿了自信。哲人說,苦難是上帝賜予人的財富,有時候,我甚至感激這個遭遇,因為命運賜予我了大徹大悟,引導我的人生展開不一樣的風景。

  中華民族的靈魂就是『自強不息』。中國文化最早的代表作《尚書》和《詩經》之中就已經體現了勤勉、穩健、勇猛、深沈的向前奮進的精神。儒家文化創始人,我們的老祖先孔子就極力的倡導並身體力行這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而後期的繼承者孟子從人格修養,擴充人性中善的成分這一角度提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荀子則從天人關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勝之』的著名論斷。到了現當代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曾經我們的祖國母親也經歷了太多的生命磨難,最後終於走上了世界大國的位置,而同樣也是曾經的磨難造就了她堅韌不拔的品行,正如大海行舟,不在於順境中的意氣風發,而在於逆境中是否能乘風破浪!

  作為殘疾人,我們更加不應該自暴自棄,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小康社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和國家為全體中國人民規劃的壯美圖景,更是我們這樣一個群體共同的奮斗目標。同時小康還意味著無障礙的生活環境,體現了社會對殘疾人的平等和尊重,意味著逐步走向更高的、理想的、融合的境界。奮斗和理想是終生無悔的追求,讓我們一同揚起生命的帆,踏上追求的船,用堅忍不拔的意志,生生不息的信念,崇高的道德,濃烈的熱情與祖國一同踏上奔小康的路程。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文化照亮生活 閱讀助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