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日訊(記者 許諾)近日,黑龍江省木雕重彩傳承人翟孟義的百餘幅作品在哈爾濱開展,翟孟義用他的巧手雕刻黑土文化,用作品向參展者敘述著一個個的龍江故事。他的一生致力於三個對接:農村與民俗的對接;木頭與老故事的對接;黑土地與世界的對接。

翟孟義老人在制作木雕。東北網記者 許諾 攝
在翟孟義的家中,一百多平米的住宅就像一個微型博物館,展示著翟孟義不同時期的作品。濃墨重彩的《東北粘豆包制作圖》,粗獷細膩的《薩滿神韻組雕》、《彈琉琉》、《滑雪橇》等以北方兒童游戲為題材的木雕重彩版畫貼在牆壁上,每一個角落都能讓觀賞者駐足停留欣賞片刻。已經61歲的翟孟義說起雕刻仍是神采飛揚,早在1957年,他就接觸了木頭雕刻,後來上了班,他的雕刻更是有了『用武之地』。『那個時候我在廠裡的文工團,有很多需要排演的節目,節目裡所需的道具都是由我來負責打磨,有槍、大炮等等,那個時候我的雕刻技術就已經顯露身手。』翟孟義說,他從小在哈爾濱市阿城區長大,一直在大山裡生活,小的時候他用柴火堆裡撿來的木頭刻木雕,將山裡的礦石撿回來磨顏料,黑土地農村的風土人情就是他的創作素材。

翟孟義重彩木雕作品《制作粘豆包》組雕的一版。
黑龍江這片黑土地賦予了他豐富的創作靈感。作為一個黑龍江人,翟孟義雕刻的作品都是能體現東北民風的濃情畫卷。主要以東北民間生活習俗為素材,他創作出了《關東十八怪》、《薩滿神韻組雕》、《東北農家院》、《東北大秧歌》、《制作粘豆包》和《冰雪泥娃》等作品,體現了黑龍江流域的民間民俗藝術文化特色。誇張寫意的雕刻加上濃艷的色彩,讓木雕上的人物生動了許多,重彩木雕也成了翟孟義獨特的招牌。他的木雕突出的特點是重視細節,所有的作品基本沒有底稿,這些東北民俗就活生生地在他的腦子裡,就是他的經歷。每一個細節都在講述一段黑土地上的故事,木雕上憨笑的東北人是生動的東北風情。翟孟義木雕中的場景都是自己身邊的生活,都是親身經歷過的,雕刻起來胸有成竹。在交談過程中記者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民俗藝術研究的眷眷深情,感受到他對民間文藝陣地的那份堅守。
『創作民間藝術就要忠實於「記錄」,雖然要加上創作出成分,但是不要混亂。』采訪最後,翟孟義老人告訴記者,能不能呼吁大家,不要把民間故事改『壞』了。翟孟義說,他的創作源於生活,了解一個時代,搜集與作品有關的風土習俗和社會歷史等背景材料,記錄作品的產生、流傳及演變的情況等等。沒有過這些經歷就不可能做出優秀的作品。翟孟義希望他的作品能全面地、忠實地、立體地記錄和保存民間藝術,記錄黑土地上曾經發生的一切,讓後人可以目睹昔日黑土地的瑰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