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平房區積極推動政府管理方式與社區服務理念變革,深化社區智能化建設,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橕,著力調整體制、再造流程,在優化民生服務、創新社區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出一套社區智能建設的實踐新模式。如今,在平房區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服務事項,無論大小都能在社區受(辦)理,不必取道區、街,不必『請示』上級;社區治理中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和機制流程再造,打破了以往民生事項審批中人為操控辦事流程的弊病,極大地壓縮了辦人情事、關系事以及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空間。
據了解,平房區是一個老工業區,歷史上企業辦社會的特征明顯,社區建設欠賬較多,服務群眾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該區緊緊圍繞『新服務』、『新生活』的『兩新』理念,多方位探索社區智能化建設的有效形式,重點打通民生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有效破解了社區治理和服務缺位問題;努力推動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激活社區的自治功能;深挖互聯網時代社區服務的新內涵,推動社區由承載服務項目的『載體和平臺』向『基本公共服務』本身轉變,使智能化社區成為群眾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標配』。
平房區積極構建民生服務下沈的工作機制,遵循『一切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對全區259項政務審批和民生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組織各委辦局進行流程再造,改變原有審批體制,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將失業證明、低保申請、小額貸款擔保等62項群眾需求較為集中、需常年辦理的民生服務事項全部下沈到社區。在社區設立綜合辦事窗口,推行『一窗一島』服務模式,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群眾只需持相應要件,即可在社區辦理民生事項,無需往返奔波多個層級、多個部門,真正做到『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同時,構建智能化服務平臺,平房區政府設計構建了『虛擬化便民服務審批平臺』、『社區民生服務平臺』兩個智能化服務平臺,各平臺間實現了協同審批、網上流轉、信息共享、實時監察、日常辦公等一體化功能,保證了區、街道、社區『三級』民生服務平臺流暢對接和數據交換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