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熱議"變廢為寶" 攜手共創『綠色低碳』生活
2017-03-12 07:03: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立偉 閆紫謙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2日訊 我國是人口大國,日趨加速的現代化生產生活方式,使我們每天垃圾的產生量巨大,僅生活垃圾全國每天多達20億公斤以上,還不包括工業垃圾、建築垃圾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如何使垃圾變廢為寶?我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對此話題高度關注,並展開了熱議。

  制定循環利用標准將垃圾轉變為『財富』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這些垃圾裡面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源,絕大多數都被當作廢物扔掉了。搞好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對於破解資源約束、化解環境風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省全國人大代表董配永說。

  『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節約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董配永代表介紹了他的經驗,幾年前他已經開始了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的嘗試。從2014年10月起,他在綏棱縣開展了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試點。前不久,他與唐山市古治、開平兩個區政府,達成資源化開發利用生產生活垃圾的合作協議,成立了以垃圾、廢舊物資回收再生利用為主體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董配永建議,人大要發揮好立法檢查監督作用,進一步制定出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垃圾資源化利用規劃,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進而推動社會化、常態化、法治化管理進程。

  王月清代表建議,國家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資源循環利用和垃圾分類收集標准,約束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

  動員社會力量實現垃圾分類回收

  王月清代表經過調研分析,提出要通過對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她建議,要出臺政策、采取措施,來引導企業和消費者參與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循環利用,在社區、街道、鄉村設立垃圾有償回收點,提高垃圾和廢舊物資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減少垃圾清運工作量,降低運輸成本,減少生產和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綠色環保包裝,從根本上減少垃圾的產生量。

  董配永建議,要對廣大群眾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可行性的宣傳教育;新聞媒體要發揮好導向作用,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為他們提供土地、信貸、稅收、設備等方面的支持;調整填埋、焚燒的補貼資金,直接補給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完善分類回收、網點設置、裝儲設施、運輸加工、再生利用。

  找准特定人群好習慣從娃娃抓起

  對於村裡垃圾分類處理,付華廷代表這位具有多年治理鄉村環境經驗的老書記總結了自己的辦法:『垃圾分類處理,家裡主要勞動力是指不上的,白天乾活累,哪有精力再乾這些事,習慣很難培養起來。我總結就是一條,抓住做家務的,發動有時間的。』

  付華廷把垃圾分類的任務交給了村一級婦聯和學校教導處。村婦聯多次召開婦女大會,指導家中從事家務的婦女們,對廚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並在村裡的社區設置垃圾分類箱。『在農村,婦女空閑時間相對多一些,通過婦聯乾部引導,再加上文明鄉村的宣傳,大家垃圾分類的意識正逐步建立起來。』

  經過多次與村民溝通,付華廷發現,垃圾分類處理的習慣應該從小開始養成,樹立青少年環保意識,加強環保觀念教育,在他們的日常學習中,把垃圾分類的思想滲透進去,這樣纔能真正做到垃圾分類處理良性可持續發展。『在我們村的學校,每一位小學老師都會領著學生們定期學習垃圾分類處理的知識,像廢舊電池、牙膏皮,孩子們都會統一交到指定地點,每交上一節電池,班主任還會給予一些表揚或獎勵,帶動了娃娃們的積極性。』他建議,要持續加強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力度,發揮村組織主導作用,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讓每個家庭、每個人都行動起來,進行垃圾科學分類。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