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種木耳養肉牛 湯原縣太平川鄉多點發力助1290名貧困人口脫貧
2017-03-17 09:31:03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路廣 劉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7日訊 湯原縣太平川鄉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按照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在提高脫貧攻堅實效上精准發力,大力推行脫貧攻堅『扶貧+』模式,因村因戶施策,全力打好精准扶貧組合拳,確保今年6個貧困村1290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今年正月還沒過,湯原縣太平川鄉太華村就組織人員,加快20棟掛袋木耳扶貧大棚和配套設施建設,通過大戶引帶、貧困戶自主經營等方式,實現產業脫貧、產業富民,並與去年建設的30棟木耳掛袋大棚,形成了50棟統一集中建設管理的小區,組建了鑫聖浩木耳種植合作社,可持續拉動村民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增收致富。2016年,太華村在縣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通過食用菌產業、土地整理項目、外出務工等,實現了230戶498人整村脫貧。太平川鄉太華村黨支部書記徐洪洋說:『今年年末預計實施旱改水近5千畝,我們將引導村民投身自主創業當中來,切身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以及自身造血功能,持續增加收入,實現脫貧不返貧。』

  太平川鄉大部分村屯地處山區、半山區,有著得天獨厚的食用菌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優勢,是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最早、規模較大的鄉鎮。地處省道湯亮公路和大亮子河旅游沿線的竹青村更是依托比鄰林場的優勢,大力發展黑木耳栽培。全村現有20個高溫滅菌鍋,達到日生產食用菌袋8萬袋的規模。今年全村預計發展黑木耳栽培1000萬袋,吸納周邊鄉鎮村屯2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到村務工。許多貧困群眾也通過發展食用菌實現了脫貧致富。竹青村貧困戶王桂林說:『前兩年,我們整這玩意也沒有這個能力,經過鄉村兩級給協調貸款,我們整木耳住房得到了維修,學生上學我們感到了輕松,負擔逐步減小。現在我們乾勁都挺高,政府也給了不少實惠,給了不少政策補助。我今年做了10萬袋,要說純收入一袋也就一塊錢。我們一年比一年乾勁高。』

  目前,太平川鄉已建成木耳掛袋大棚134棟,全鄉木耳總量可達2000萬袋以上,預計直接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可帶動180戶貧困戶脫貧。太平川鄉還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全鄉預計新增水田1萬畝,計劃種植雜糧、雜豆3萬畝,已簽訂意向性訂單2萬畝。重點打造千畝連片旱道種植園區一個,打響旱稻之鄉新名片。

  去年,太平川鄉江興村黨支部書記劉衛春聯合5戶村民,借助縣裡扶持農牧循環經濟發展的有利契機,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建設匯盈肉牛養殖合作社,目前已存欄肉牛534頭,並聯合45戶貧困戶,發展3000畝有機水稻種植。同時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江興村貧困戶李廣軍說:『我家裡4口人,1公頃土地,沒有其它收入,就是到合作社打點工,一個月兩千來塊錢。在這還能學點技術,爭取早日脫貧。』

  劉衛春說:『准備把這個牛場擴大規模,帶動老百姓發展循環經濟,現在老百姓也認識上去了,今年春天也想加入這裡。種點有機的黃豆、有機的玉米和紅小豆,現在有不少農戶上我們這訂購牛糞,准備上地,種點有機米。今年還有個農戶准備把水稻合作社成立了,我們現在正在辦理呢。』

  為了解決貧困戶發展資金短缺問題,鄉黨委、政府還積極幫助農民、合作社協調貸款,並在各鄉鎮率先完成上了1080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申辦發放工作,可帶動貧困戶200戶,每戶年可增收3000元。爭取資金在太華、太安兩村分別建設了700平方米的幸福大院兩處,可集中安置40名無保戶、低保戶和子女在外務工的留守老人。預計今年7月1日可實現入住。

  太平川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楊冰說:『通過近兩年的扶貧工作,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產業扶持和政策兜底相結合,纔能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由輸血變成造血,真正達到脫貧效果。結合我鄉實際,確定了食用菌產業、金融貸款扶持、農業結構調整、光伏發電、循環農業等五項舉措,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已全面實施。近日我們將組織部分貧困戶和種植大戶到樺南、七臺河考察赤勺、沙棘、紫蘇、高蛋白大豆等經濟作物,力爭實現訂單種植3萬畝,並且在我鄉10個建檔立卡村實施光伏發電項目,年增收150萬元,帶動300戶整體脫貧,選址工作目前已經完成。通過五措並舉,使太平川鄉6個貧困村617戶1290口人實現整體脫貧。』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