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山金達利塑業出口到俄羅斯的魚袋供不應求。記者王坤攝
黑龍江日報3月26日訊 來到密山,常務副市長陶然告訴記者,采訪外向型經濟企業你得去看看黑龍江金果公司,從訂單農業到加工、銷售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小小白瓜子出口賺外匯,以每年15%的銷售額在增長,了不起。
寂靜的廠房內,公司老總張忠厚和技術人員正在車間裡調試設備。張忠厚是哈爾濱人,是個『老外貿』,當年在外貿行業工作時就與白瓜子打交道,後來,他開始創業,密山白瓜子的『江湖地位』吸引他把事業重心從哈爾濱搬到這裡,他說,密山是白瓜子主產區,有百年以上的種植歷史,因為皮薄肉厚品質優聞名。1999年,成立這個公司後,他每年都把設備投入提昇科技創業含金量當成年終大事,現在廠子裡色選機、漂洗機、烘乾機、篩選機、破殼機、比重機、去石機、包裝機、金屬探測儀等,一系列先進的加工設備在同行中遙遙領先。不僅僅硬件拔尖,和外國人打交道深諳『用外國人的思維、作息時間來做生意』之道的他,總在調整著公司的發展思路,如今,密山白瓜子不僅香飄歐美和中東、非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去年,張忠厚終於拿下了一個俄羅斯大單,有了他的第一個俄羅斯『總代』。2016年,金果的進出口貿易額實現近2000萬美元。目前在密山、林口等地有了自己的訂單農業。
同樣把生意做到俄羅斯的還有金達利塑業,在機器轟鳴的廠房裡,總經理錢克桂告訴記者,作為從溫州引進的企業,在密山已經『駐紮』了11年,不僅有了穩定的俄羅斯客戶,經過發展,也成了省內規模最大的塑編生產企業之一,4條流水線可生產各種高質量的工業包裝袋、魚袋、大米袋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建立了自己的辦事處。2016年,該公司產值已經達到1.6億,銷售額1億元。
紅火的經貿給當地帶來財源,邊貿的人流物流則給發展增添了『人氣兒』。坐在該市商務局局長李志超的辦公室裡,突然間一個短信打斷了我們的采訪,李局長抱歉地對我們說,這個短信必須得看。記者看到手機裡,來自密山口岸辦的短信裡寫道:『長豐入境俄團75人,大華入境俄團175人……截至今天各公司出入境貨車累計9157.5噸。』李局長告訴記者,每天9時、17時,這個短信都會如約而至,報告密山口岸的互貿區、手拎包、過貨量等情況。近兩年來,密山市邊貿實現井噴式地增長,尤其是去年,強化互市貿易區運營管理,口岸當日出入境人數最高達到1300餘人,創下有史以來的記錄。進境俄羅斯邊民1.4萬人次、生活用品8192噸。成功恢復停止8年的對俄『手拎包』業務,拉動口岸過客大幅增長,全年達到15萬人次,是2015年的3.6倍。
密山市市長高運祿談到,『龍江絲路帶』建設為密山市的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加快沿邊開發開放,全力打造商貿重市,密山不僅扶持金果等企業健康發展,全力引進域外加工型企業,打造進出口加工產業集群。2016年,密山市還引進了遼寧大濟等企業開展俄羅斯石油及其化工產品進口,在特色專業口岸建設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同時,以建設對俄國際通道和進出口加工基地為引領,按照打造對俄糧食、石油及其化工產品進口和輕工產品出口特色專業口岸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深化對俄全方位互聯互通,黑龍江東部較大的進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成為該市未來發展的『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