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1日訊 生活報3月31日刊發了《有種朋友圈叫爸媽的朋友圈》的報道,一經見報,引發了大量讀者的共鳴。一些中老年讀者表示:『從文章裡看到了平日的自己。』一些年輕讀者紛紛點頭:『這就是我爸媽的真實寫照。』還有很多年輕人表示,爸媽的網絡世界裡,除了逆天的表情包和驚悚的標題黨,還包含著追劇黨、游戲黨、懷舊黨。
資深追劇黨『娘娘控』『諜戰迷』……
一有更新第一時間看完『姑娘,你把平板還我吧,我保證以後每天就看兩集,多了不看。』面對媽媽小心翼翼的請求,哈市道裡區李女士哭笑不得。原來,李女士的媽媽是個不折不扣的『娘娘控』,《甄嬛傳》看了不下十遍,仍興致不減。自從學會了用平板看電視劇,李女士的媽媽更是沈迷其中難以自拔。李女士連連嘆氣:『老太太一天看六七個小時,看得頸椎病都犯了,晚上要枕著啤酒瓶子睡覺,可第二天還接著看。我知道後馬上把她的平板沒收了,她給我連發了三天微信語音轟炸我,我給平板設置了時間限制纔還給她。』還有一幫爸媽是不折不扣的『諜戰迷』,家住群力的高女士和老伴都是資深的『諜戰迷』,一有新的諜戰劇開播,兩人馬上開啟追劇模式。無論多晚更新,兩人都必須第一時間看完。
高女士告訴記者,她曾經因為老伴先看了一集,無意中把『誰是臥底』給劇透出來,倆人大吵了一架,最後還是兒子出面調解倆人纔和好。
游戲達人 人手一個平板 旅游坐車都在『連連看』
『怎麼辦?我媽玩連連看上癮了,拿著我的iPad不還我,一玩玩到後半夜。』市民小陳在某社交網站上求助,結果引發了對父母玩游戲的集體大吐槽。『我爸媽分別執迷於麻將二人行和果蔬連連看,每次看到他們一人一臺iPad在玩的時候,我的心情都很復雜……勸了很多次無效,他們自己也知道玩太久了不好,但就是放不下,上癮了。』市民徐先生無奈地說。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讓中老年人『上癮』的游戲多是一些操作步驟簡單、有一定趣味性的小游戲。比如連連看、消消樂、麻將、斗地主、消滅星星等俘獲了一大批中老年人的心,讓他們欲罷不能。道外區孫先生說,今年春節他們一家三代人去三亞游玩,結果在旅游車上、在機場等待時,60多歲的媽媽一直在拿平板玩連連看。
微信群熱聊族 建各種同學戰友群 一聯系上就張羅聚會
『我們有30年沒見了,得感謝科技,讓我們通過微信又連接在了一起!』不久前,一群近30年未謀面的小學同學在冰城組織了一場聚會。
參與聚會的王女士說,『去年,突然有人在微信上加我,通過後纔知道是小學時的老班長,幾句寒暄後他把我拉入了小學同學群,在群裡看到了許多闊別近30年的老同學,非常激動,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在群裡聊了幾天,大家都張羅著要聚會,於是群裡的老同學開始各顯神通,訂飯店的、做邀請函的、布置現場的、拍照攝像的、邀請老師的……忙活了一個月,終於聚上了,同學的感情還是很真的。』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人對因微信組織起的同學或戰友聚會並不支持,市民姜先生說,他參加過兩次微信群裡組織的同學聚會,『愛張羅的就那麼幾個人,聚會後沒幾天就有好幾個同學來找我辦事,我說辦不了他們還責怪我「還老同學呢,這點忙都不幫」。還有的老同學,來了就給大家推薦她女兒做的賣東西的網站,我挺反感的,再也不參加了。』
電子相冊鍾愛粉 朋友圈被爸媽懷舊相冊刷屏
悠揚懷舊的音樂、泛黃的老照片、有山有水有花朵的背景圖……沒錯,這就是讓很多中老年人玩上癮的『電子相冊』。很多中老年人很喜歡把廣場舞、老年活動、旅游、全家團聚等的照片制作成視頻給朋友分享,還有的人把青春時代的老照片也做成電子相冊在朋友圈分享。
於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她回哈爾濱老家時,爸爸讓她教自己如何制作『電子相冊』。於女士手把手地教他,爸爸也學得很認真,不到半天就能自己完成了。學會這項技能的爸爸立刻在朋友圈分享『戰果』,『家庭聚會』相冊、『黃山旅游紀念』相冊、『女兒成長』相冊……立刻刷爆了於女士的朋友圈。過年家裡聚會時,爸爸還把這項技能分享給家人,『大過年的,我朋友圈都被七大姑八大姨的懷舊相冊給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