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
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郭翔宇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任務。要完成這一重大任務,必須堅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一、以構建三大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是包含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在內的有機整體。對於我省來說,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要堅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方向。一要以大產業、大服務為主要內容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不斷拓寬農業產業體系;要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積極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使農業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貢獻。同時,要發展更加健全完善、及時高效的『大服務』,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全面化、服務環節全程化,實現服務性質的公益性和經營性相結合、服務形式的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二要以大農機、大科技為主要手段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加大農機化工程實施力度,實現主要糧食作物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提昇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三要以大組織、大規模為主要途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在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改革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培育組織化程度更高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二、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任務,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和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是我國21世紀糧食增產和糧食供給能力潛力最大的地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黑龍江省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後,要進一步發揮我省農業生產優勢,要穩定發展水稻生產,叫響龍江大米品牌,使中國人的飯碗裝更多的龍江米;要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大豆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要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推動黑龍江成為全國的綠色糧倉。
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數量指標是,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同時,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6%,『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4.8%即可實現翻番目標,這應該是容易達到的。但是,按照農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特別是要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難度就較大了。特別是在目前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國內庫存積壓嚴重的情況下,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難度則更大。『十三五』時期,我們在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翻番過程中,要加快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在加快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要積極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城鄉居民收入相對數差距的同時,要努力降低城鄉居民收入絕對數差距擴大的程度。在具體政策建議上,一要促進規模經營,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二要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三要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四要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另外還要通過農業保險和價格補貼等方式,防范因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而對農民收入的不利影響。
四、以創新發展為基點,深化農村改革。近幾年來,我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穩步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後應進一步深化。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應突出創新思維,加大創新力度。針對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應從改革體制、完善機制、調整政策、健全體系、理順關系、優化模式、修改法律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一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創新,核心是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和實現方式,重點是進行土地制度改革,包括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農村宅基地制度、耕地保護制度、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等。二要推進農業經營制度創新。改革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三要推進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創新,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完善農業生產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