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凝聚起全面振興發展的強大力量 省城理論界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座談發言摘編
2017-05-11 08:1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讓振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王愛麗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為我省人民繪就了宏偉藍圖,作出了『切實擔負起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時代責任』的莊嚴承諾,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使振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意義深遠。

  一、堅持人民至上,切實保證振興發展成果共建共享。古人雲:『為國者以民為基』。堅持人民至上,就必須做到確保『民生優先』『民意為重』。強調『民生優先』,即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踐行群眾路線,作出新的決策、出臺新的政策都要把民生放在優先位置來考慮。這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情懷,集中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想著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宗旨意識;強調『民意為重』,即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符合群眾期盼、真正贏得群眾認可。正所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惟問政於民方知得失,問需於民方知冷暖,問計於民方知虛實,這纔能使決策更加符合群眾意願。體恤民生、尊重民意,傾聽民聲,體察民情,集納民智,贏得民心,是對執政者的基本要求。堅持人民至上,就必須牢記使命責任,確保社會質量提昇,發展紅利共享。走出一條基本民生有效保障、小康民生全面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共享發展之路。報告確立的今後五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讓人民充滿期待;報告描繪的2030年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的願景,預示著未來社會建設將走出一條生活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社會結構優和社會動力活力充分釋放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直面民眾關切,全面部署保障改善民生戰略任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報告提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我們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最關切的問題發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精准施策,真正落實好實施產業增收、轉移就業、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脫貧攻堅行動的『五個一工程』;加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建立常態長效脫貧機制,堅決防止『數字脫貧』『被脫貧』現象,確保貧困縣如期摘帽,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決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不斷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加大林區、煤城棚改力度,推動城市棚改向非集中連片棚戶區、城市危房和城中村改造延伸,完成現有存量棚戶區和農村泥草(危)房改造任務。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突出轉崗分流職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農業轉移勞動力四類重點人群;堅持以創業促就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水平;關愛農村『三留守』人員,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健康龍江』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統籌養老發展、加快體育發展等。

  三、聚焦重點領域,著力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整體協同改革。

  改革的深度,民生的溫度。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動力。在社會體制改革上,我們要突出兩大重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和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在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上,我們要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四個治理』;要推動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四化建設』;要堅持和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群眾自治制度;要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在加快社會事業改革上,我們要突出民生導向,切實抓好教育、醫藥衛生、收入分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改革,使各項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社會體制改革作為社會建設的首要任務和中心環節,如何在社會事業改革中保障改善民生、在『政社分開』改革中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在社會動力活力激發中推進社會共治、在公共安全體系構建中防范和化解矛盾風險,理應成為未來加強社會建設聚焦的重點領域。

首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