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市恆昌中學高考考點,張辛看著兒子走進考場的身影深深地感嘆:『我是上世紀80年代參加的高考,現在我的孩子已經迎來了高考。我還記得我當年的准考證,是一張巴掌心大小、顏色泛黃的紙片。如今想來,真是恍如隔世。』
40年時光飛逝,太多人的命運因高考而改變,而高考本身也改變得太多。而那一張張准考證,就像時代的印記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關注度
高考的前幾天,各地的朋友圈已經被刷屏。與高考相關的帖子和信息撲面而來,全社會似乎都與高考息息相關。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考的受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高考生,除了本人把高考作為一次永久的記憶之外,似乎外界甚至是家裡人都不會過多地關注。而到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家有考生的高考家庭就開始以考生為中心,周圍的人也盡量為參加高考的學生提供方便服務。
記者也來到了市第四十五中學考點。距離考試還有1個多小時,學校周圍已經開始限行,分流車輛。『這麼做是為了維持周邊的交通秩序,為考生們營造更好的環境。』鐵鋒區交警大隊的民警如是說。除此之外,記者還在現場看到了一輛隨時待命的消防車。在考場附近,不時有一輛輛免費接送考生的車輛前來,他們或是協會組織,或是的哥、的姐,又或者是自發的愛心人士。
『孩子已經進考場了,告訴家裡人放心吧!』一位家長正向電話那頭的家人匯報情況。『現在孩子考試,整個家族都跟著操心,這兩天親朋好友多次打電話關注孩子情況。』剛撂下電話,這位家長的微信又響了起來……
考場外,除了焦急等待的家長們,還有各商家忙得熱火朝天。『您好,看看我們的優惠套餐吧。』『給孩子辦張卡吧,暑假來玩一玩。』『訂10桌我們還贈送1桌!』……飯店、駕校、通訊公司、教育機構、旅行社等都看中了這個商機,來到學校門口,賣力宣傳自家產品,送水、送扇子、送坐墊,想盡一切辦法給人留下好印象。
時間點
高考40年,不僅在內容上進行不斷的改變,就連考試時間也在隨著具體情況逐漸變化著。特別是2003年將高考時間由7月改為6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據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多年以來,社會各界對7月高考都存在爭議。主要原因是天氣炎熱,對考生考試、老師閱卷、家長照顧考生等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利。而且,在我國南方的許多省份,7月洪澇和臺風頻發,給高考的組織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為此,教育部就高考改期一事進行了調查研究工作。中國氣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2000年期間逐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15日全國31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和臺風的發生頻率等相關氣象信息。數據顯示,6月10日—20日的平均氣溫為23.738℃,而7月5日—15日的平均氣溫為25.326℃;6月晝夜溫差在10℃左右,大於7月高考期間的不足9℃,臺風的平均發生率和洪水發生率也比7月小。教育部在進行了信息比對、反復論證的基礎上認定,為全國考生和與高考相關的人群考慮,將高考時間改在每年的6月較為適宜。
一位1983年出生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是2002年參加的高考,趕上了最後一年在7月份考試,那時候的天氣很熱,沒有空調、電風扇也不起作用,印象最深的是英語考聽力的時候,怕有噪音聽不清,必須把門窗都關上,想想7月份的天氣,在悶熱的考場聽聽力,這感覺現在想想真的無法用語言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