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香和小學給留守兒童長久的心靈陪伴
2017-06-23 10:1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衣春翔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

  孩子們在課餘時間讀書充電。

  黑龍江日報6月23日訊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上輩親人,甚至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一般來說,由於這些孩子孤單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懮傷常常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香和小學是哈爾濱市市郊成高子鎮上唯一一所公辦小學,這裡的學生都來自附近村鎮,許多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調查我省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狀態,記者從市區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這裡。令記者驚訝的是,這裡的孩子臉上少見懮傷,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幸福又自強的面孔。

  很多從事教育研究的學者們曾來這裡調查,有人認為,是體育和音樂等素質教育的滋養讓這裡特殊家庭兒童的心智更加成熟,但通過深入采訪記者發現,讓孩子們露出幸福笑臉的根本原因不僅是教學方式的革新,還因這裡的老師用愛心為留守兒童們編織出了一個溫暖的世界。

  歌聲悠揚 讓留守兒童愛上學校變『陽光』

  『爹媽打工闖天下,爺爺奶奶年紀大,我們成了留守的孩子,學校就是我們的家。我親愛的老師啊,陪我說悄悄話,我親愛的老師啊,是我們爹和媽……』這首歌詞質朴感人、旋律簡單悠揚的歌曲名叫《學校就是我的家》,香和小學『小水滴』合唱團的同學們,曾在包括央視的舞臺上,多次演唱這首歌,感動了許多人。

  這首歌的作曲者,是我省香安小學教師王東音——香和小學校長趙承的前同事。2011年,趙承從香安小學來到香和小學當校長。剛到這裡時,他曾經一籌莫展。

  『香和小學是由六所村小合並而成。在這裡,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單親等特殊家庭子女比例佔一半以上,這些孩子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內心缺乏關愛和安全感。』趙承回憶說,如何幫助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走出心裡陰霾,收獲陽光和快樂,成為了他必須首要解決的難題。

  2011年末的一天,趙承走在校園裡,忽然聽到了一個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著一首民歌。那個孩子是一名留守兒童,趙承在校園裡見過她幾次,但這次,他在這個學生的臉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這個場景,給了趙承極大的啟發。

  『香坊區有一個教育品牌,叫做童謠傳唱,這個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唱童謠來感受音樂之美,並在其中找到快樂。王東音老師原創了1000多首歌曲,這些歌曲童謠在香坊區素質教育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趙承興奮地說,一想起那個學生唱歌時的笑臉,我就明白,只有學生喜歡學校,喜歡學校的老師,纔能喜歡讀書、喜歡課堂、喜歡參與各種活動,最終變得陽光快樂。對於孩子而言,音樂、體育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最能讓孩子們愛上學校,也最能激發他們樂觀向善的生命成長狀態。

  於是,『小水滴』合唱團、校園足球隊紛紛成立,『香和好聲音』歌唱比賽、校園足球聯賽紛紛開展,學校確立了『以德育為核心,以藝體教育為突破口』的基本辦學思路,並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學校工作的核心工作。

  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讓學校的孩子有了童年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讓鄉村教育有了愛的溫度,也讓很多學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大龍就是其中之一。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