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香和小學給留守兒童長久的心靈陪伴
2017-06-23 10:1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衣春翔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孩子們在練習歌舞節目。

留守兒童 需要更多優秀教師需要父母更多陪伴

趙承告訴記者,通過『以愛激師德』『以情化師德』『以案促師德』教育活動,學校極大提昇了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的工作激情。尤其是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工作中,湧現出一大批愛生如子,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

黃麗榮老師參加工作三十多年,她把對學生所有的愛灑滿了三尺講臺,頸椎、腰椎、咽喉……一身的職業病並沒有讓她放棄學生;劉晨光老師待合唱團的隊員如自己的孩子一樣,經常把留守兒童帶回家,悉心照料。曲偉麗老師在合唱團成立之初,把家都搬到了學校附近,一點點地教孩子們唱歌。還有一位教師,自己患了癌癥,還把別人捐助的治病錢,全部轉贈了給了特殊家庭的學生們。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感人的故事很多,但香和小學也有教師被待遇和條件更好的學校招走的情況。實際上,這種流失,不僅在我省,在全國范圍內也都存在。而選擇堅守的教師,都是因為對學生的愛和使命感。

『留守兒童等特殊家庭學生較多的學校,老師要付出的辛勞要遠大於普通學校,但這些教師並沒有更多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這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很不利。』我省一位長期研究鄉村教育和留守兒童問題的專家表示,國家以及我省,應該參照特殊學校教師的標准,給予留守兒童等特殊家庭學生較多學校的教師一些薪金上的補助,或者在評職稱時,給予一些政策傾斜,這有利於穩定教師隊伍,有利於讓更多優秀的師資流向這類學校。

  足球是孩子們的最愛,下課後便相約到操場上踢球。

  除了穩定教師隊伍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仍需要重視。

  盡管香和小學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但很多孩子當談到父母時,仍會神情黯淡。趙承也表示,學校教育最終也無法彌補親情的缺失,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能夠留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同時配合學校教育,實現良好的家校互動,將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香和小學嘗試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幫助孩子和家長經常性溝通,甚至還有專門的政府資金和社會愛心人士,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提供智能手機,幫助孩子與父母進行視頻聊天。我省還要求村(居)民委員會、社區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委員會,負責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為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父母聯系提供便利,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

  另一種改變也已經出現。在成高子鎮周邊,形成了一個較為大型的商業中心區——永泰城,大量的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極大吸收了周邊村鎮的勞動力。很多曾經外出打工的人,也因為家門口有工作機會,選擇了回鄉。如今,香和小學一些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孩子的父母已經在這個商業區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明顯增長。

  目前,農民日漸成為我省創業的重要力量,這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還提出,要構建現代服務業為支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有專家表示,隨著我省城鄉服務業不斷發展,以及農民創業帶動就業水平不斷提高,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將得到很大程度解決。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