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1日訊(記者 付巍 霍梟涵 許諾 平靜) 綏芬河是一條誕生在鐵路線上的城市。
中東鐵路橫貫歐亞,一直伸向黑龍江的腹地。作為樞紐和窗口,綏芬河有著悠久的通商歷史。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後,俄日英等多個國家使節齊至、商賈雲集,時稱『國境商都』。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鳥矙圖。
1975年建市,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2011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直管』試點市。綏芬河相繼獲批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中俄綏—波互市貿易區、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綏芬河—東寧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這幾個時間節點和國家級特殊功能區,見證了綏芬河在歷史的長河中曾一路走高,繁盛一時。從改革開放初的兩萬多人口,吃糧靠返銷,開支靠救濟的貧困縣,發展到全國百強縣、全國文明城市、改革開放的十八個典型之一,可謂一時風光無限。但,在全國沿邊開放的大格局裡,綏芬河人切實感受到轉型發展的陣痛。
原因是什麼?問題出在哪?

綏芬河口岸。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從主觀上看,綏芬河產業結構單一,外經貿一柱擎天,供給側短板問題突出。面積僅僅460平方公裡,發展空間有限,沒有腹地、沒有縱深,導致資源的配置和功能明顯不匹配;口岸功能還不夠完備,缺少原油、天然氣、危化品等高附加值大宗商品進口資質和配套設施;人口基數少,缺乏人纔支橕事業,特別是懂國際貿易、懂現代管理、懂企業轉型的人纔較為匱乏;黨政班子領導也急需提昇國際視野以適應國際國內的形勢與格局。
從客觀角度來說,俄羅斯近年來國內經濟低迷,盧布貶值,導致中俄貿易特別是民間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內蒙、廣西、新疆等地舉全省之力支持外貿和口岸發展,並給予了含金量極高的政策支持,其邊境口岸城市異軍突起,快速發展,競爭態勢咄咄逼人。
創新和開放是綏芬河發展的根本所在、希望所在。綏芬河,要發展,要快發展,要實現超常規發展,困難不少,問題很多,但是機遇更多,利好消息紛至沓來。特別是2016年4月1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黑龍江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綏芬河攜手東寧有望打造成我國沿邊開放的新高地,成為龍江開放大格局中的大手筆、大題材。機遇面前,綏芬河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迫切發展之心切切。
時間拉回到今年的6月3日,一次特殊意義的座談從晚6點一直持續到午夜。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來到邊城綏芬河調研,並親自主持『一帶一路』口岸建設工作座談會,為綏芬河等口岸城市發展尋求破題之道。
『綏芬河口岸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地位極其重要,是全省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重點。』
『要加強省級對口岸建設的組織領導,搞好頂層設計,以黑龍江綏芬河—東寧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載體,建立協同發展機制,深化改革創新,抓好集疏運體系建設。』
『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搞好口岸改造昇級,保持跨境運輸常態運營。要健全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關便利化服務水平,健全經營資質,理順管理體制機制。』
『要大力發展跨境產業,放大綜合保稅區產業集聚功能,依托境內外園區建設產業集聚區,著力優化貿易結構。』
『要擴大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教育文化、旅游、口岸城市交流,推動口岸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