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爾濱市第三十九中孟德智
2017-07-31 12:2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孟德智生活照。

  他曾在農村中學任教十載,艱苦的環境讓他更踏實的積淀了自己。他以身作則,要求進步,與孩子共同成長。作為男老師,他像母親一樣關愛和照顧著他的每一個寶貝,和孩子同住校,關注著他們的飲食起居,陪家人的時間卻少之甚少。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和堅如磐石的信念播撒著希望的種子。心有正念,凝神潤物,讓孩子感到生機,感受到陽光。『教書先育人』是他的教學理念。『只有人做對了,人生纔有價值,也纔是教育的真正成功。』或許他正在做著一件普通的事情,但他肯定會做出不平凡的品味。

  苦心復勞逸,素位十載情

  堅守教育十餘載,『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都說農村天地寬,但農村的基礎教育卻是最薄弱的。2005年,他光榮地成為哈爾濱市城郊一所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

  農村的留守學生和貧困學生居多,作為老師和班主任,他知道讀書是這些學生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為此,他不放棄每一名學生,十年來堅持家訪,他的足跡遍及村莊的每一個角落,不論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踏著泥濘,一直行走在家訪的路上。為了能讓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他毅然選擇利用周末義務給學生補習功課,給學生答疑,對學困生不離不棄,做到『學生在,我就在。』

  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深深的明白教育對農村孩子的特殊意義。『孩子們應該接受好的教育』,這是支橕他留守鄉村的精神支柱。十年之間,孩子們對他的稱呼,從最初的『孟老師』,再到後來的『孟爸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父親勝似父親。他把無限的愛與關心送給了她的學生。他像一枚紅燭,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溫暖和光明。

  好友曾問過他,為何能拋開大城市的優厚待遇紮根農村?『孩子們需要我!』他眉宇間透著深深的堅定,『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為什麼不能是我呢?』對他來說,每天能看到孩子們,乃是他最大的幸福!為了這種幸福,他不知忍受了多少疼痛的折磨,在農村從教十載,他落下了一身病:嗓子經常痛得發不出聲,糖尿病讓他每天藥不離手。家人勸他換一個工作,他卻說:『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和中共黨員,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教好學生,為人民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此,參加工作十二年來,他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並逐步發揮自己骨乾教師的輻射作用。一直擔任班主任,先後六次擔任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兩年擔任教導主任的工作經歷,兩年半擔任團委書記的經歷,三年擔任教學組長和五年學年組長的經歷。

  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寬厚的肩膀為農村孩子橕起一片天!

  二、半生雲鬢改,老乾扶新竹

  每天清晨,他堅持五點半起床,早早來到學校;晚上主動給孩子們補習功課,查完作業他纔肯回家。每周他都要組織集體備課,還要帶領組內老師進行課改試驗,進行教育理論研究,撰寫教育科研論文等。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在常人看來,這樣乾著實辛苦,但他認為只要能每天呆在學校,能看著學生一天天成長、成熟,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在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他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不計名利,顧全大局;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開拓創新,甘為人梯,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中流砥柱。

  孟老師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怎樣當好教師,如何培養真正的人,這是他最關心的!每學期他都要為自己制定規劃,實現什麼目標:每個月要做什麼語文教學研究,每星期要讀什麼專業書,每天要和幾個學生談話……這在他看來比什麼都重要得多。所謂厚積薄發,也正因為有他如此的執著追求、潛心研究,也纔有近年來的驕人成績。工作十餘年來,他曾被評為『省模范教師』,『哈爾濱市身邊好老師標兵』,『哈爾濱市優秀班主任標兵』,『哈爾濱市最美人民教師提名獎』等各級榮譽獎勵30餘項。多次做國家、省、市、區級各類公開課,已成為領導信任,同行認可,家長敬佩,學生愛戴的教學名師。作為班主任,他所帶的班級在學校各類比賽活動中表現最為出色;學校安排的各項任務,他們班總能高效率完成。

  這些成績背後映著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對教育研究的高度熱情和對廣大學生的深切關愛!當然,成績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更多原因是他對教育的不斷探索和追求。他經常說:『既選之,則樂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教育是他值得一生去追尋的。如今,熟悉他的朋友都說,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好父親,他卻說:『我只是在努力當一名稱職的父親!』家長們都說,他是一個好班主任,而他卻說:『我常在愧疚,因為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同事們都說她是一個優秀的老師,而他卻說:『在教學上,我永遠只是一名「學生」。』這就是孟德智老師,以一顆熾熱的心專注於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以一種飽滿的熱情影響著廣大的同事們,也正以一顆慈悲之心關愛著每一個學生,同時,又以謙遜的姿態努力詮釋著當代優秀教師之楷模!

  他竭誠為教育事業奉獻,無怨無悔,多次獲得殊榮是團隊中的榜樣!

  三、孜教為桃李,燈下舉賢良

  2015年,他離開自己工作十年的農村中學,調入哈爾濱市三十九中學工作,任起始學年班主任,擔任語文教師工作,並兼任六學年的國學課教師和學年語文備課組長一職。本學年度,更是勇挑重擔,在學校有困難的情況下,自己在原有工作量的基礎上又身兼數職,跨校區,跨學年,跨教材兼任九年級畢業班的語文教師和學校中層領導職務。

  在此期間,孟德智老師有兩個習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經常自己掏錢買書給學生看,二是常在班裡講國學知識。他說,國學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作為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學國學,愛國學。朱熹曾言:"小學學其事,大學學其理"。他深知,教育的終極使命是"讓人成為人"。作為語文教師,直接承擔著培育學生人文情懷、塑造學生人文性格的使命,國學經典就成了他"傳道"最重要的精神火種。他先後共參加21次外出學習,多數是自費。曾代表北方教師參加孟子誕辰祭孟活動。

  國學經典作為民族文化的代表,是先賢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可以成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資產。他將國學經典融於語文教學,這已經成為彰顯語文學科特點、提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標杆。從孝親、敬長、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遠,從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文學素養,從而讓孩子們成為身心健康、氣質高雅、知書達理、德纔兼備的好孩子。

  從教十餘載,在聆聽了無數專家,大師的講座和課例後他慢慢悟得:有形的成績是外在,能決定學生飛得高不高;而無形的人格是一種內涵,能決定學生走得遠不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他就是這樣的一位教師,熱愛教學,熱愛學生。作為一個80後,他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付出,奉獻」。時至今日,他還帶病堅持工作在教學一線,身兼數職,並且保證著各項工作的優異成績!他自律、守靜、自省、敢於挑戰,是一個真我的人。對待學生,他淡無心機,坦坦蕩蕩。從自身做起,守一顆沈靜的心,亦如蘇東坡的『竹杖芒鞋輕聲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青山巍巍,碧水湯湯,自強不息,行健無疆。面對取得的成績和榮譽,他自豪地說:『從步入教壇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思想准備,我會無怨無悔地奮斗下去,直到生命終結!』

責任編輯:王桐桐

首屆哈爾濱市教師年度人物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