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4日訊 向日葵、雛菊、綠頭鴨、天鵝、五花山、蘆葦蕩……唯美的景致,雋永的詩句,賞焦健的詩畫,心頭常流淌著絲絲暖意。初識焦健,一席向陽花連衣裙,披肩長發,溫婉沈靜,很難想象眼前頗有文藝氣質的她做了十多年的財經證券編輯。

焦健現任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生活報社科教衛新聞部副主任、主任編輯,生活報焦健油畫藝術工作室主任。她的油畫《穿花尋路》曾獲黑龍江省新聞協會舉辦的2004年全省新聞界迎新春書畫攝影展二等獎,油畫《紫氣縈林》在第五屆中國記者節黑龍江新聞界書畫展中獲優秀獎。繪畫作品、詩歌、散文發表於《黑龍江日報》《生活報》等報刊雜志。油畫、彩鉛繪本、雕塑、國畫、詩歌、散文無所不能,焦健是很多人眼中的纔女。
焦健說,她自幼喜愛繪畫,大學時期的她喜畫國畫,工作以後開始畫油畫。『報社中很多美編都是專業的畫家,單位濃郁的文化氛圍對我是一種熏陶』焦健說。
焦健的畫作多是風景畫,變化多端的雲、各種各樣的植物、多姿多彩的鳥常成為她的『畫上之賓』,搭配詩歌或散文,用詩情畫意體現目之所及和碰觸心靈的觀感。焦健喜歡親近大自然:『看到自然的東西,內心有種感動,自然的東西沈淀於心,日積月累變成了現在的詩與畫。』焦健也喜歡讀詩,尤其是有畫面感的詩,也喜歡寫這樣的詩。從生活中觀察領悟,不刻意為之,下意識地呈現在畫中,配上詩和散文,在散文中娓娓道來,大家感受到的不是詞句,而是場景。
焦健說,她是一個感性隨性的人,她的畫沒有去刻意追求風格和技法,而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用畫去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所見所感。是時間和生活、個人喜好和行為方式造就了她的畫作。眼中有畫,心中有詩,焦健喜歡聽著音樂畫畫,將瞬間飄過的想法記錄下來,周末在家裡聽著音樂畫畫,不知不覺就畫到很晚,對她來說是一種享受。
很多人喜歡焦健的畫,覺得她的畫中仿佛滲透著一縷陽光,即便是秋色或雪景也很溫暖。都說畫如其人,焦健解釋說,這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份質朴與純真,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與向往。或許是因為她的畫也正是大家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因而會帶給大家一種共鳴。
采訪中,還偶遇同事向焦健求畫。焦健笑著說,常有人向她約畫,至今很多都還沒能『履約』。對於喜歡自由不喜歡條框約束的她而言,大概是『命題作畫』不太適合她。還有人想買她的畫,也有文化公司聯系她表示希望銷售她的畫作。每當這時,她都感到不捨,時光如詩,記憶如畫,『我覺得每一幅作品都是在特定情境下創作出來的,好像都有故事一樣。家裡放著的幾只鴿子雕塑,我也覺得它們就像有生命一樣。』
焦健的畫大多配有詩和散文,讓觀者可以更容易走進她的詩畫世界。談到為何會將畫與詩搭配在一起呈現,焦健沒有具體統計過自己究竟畫了多少作品,她說,目前她的油畫作品、彩鉛作品大約各百餘幅。她還把自己的一些畫作放到自媒體平臺上展示,搭配她喜歡的音樂,獲得很高的點擊量。焦健將把自己創作的雕塑作品《和平鴿》以及《流香》《向日》《葉韻》《靜默》《清逸》五幅油畫作品帶到今年的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焦健解釋說,因為是『龍江文博會』,黑龍江四季分明,所以她特別選了這五幅油畫,來展現我省秀麗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