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理論文章
搜 索
要增強脫貧的『主角意識』
2017-09-17 08:37: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常春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7日訊 平凡人的打拼故事,最令人感動。近日,《黑龍江日報》刊發了這樣一篇脫貧攻堅報道:在扶貧乾部支持鼓勵下,綏化市望奎縣東郊鎮廂蘭五村貧困戶張老漢帶領另外七個貧困戶,張羅起『老張頭綠色采摘園』,為把采摘園的菜賣上好價錢,他每天晚上12點鍾起床裝菜運菜,在凌晨三點半前趕到縣城批發市場,等待買家把菜批走。日子是辛苦了些,卻比以前有了奔頭。在全省自上而下的脫貧攻堅戰中,貧困戶張老漢要富起來的信念,照亮了他在黑夜中前行的路。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對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我省有20個國家級貧困縣,1778個貧困村,脫貧任務並不輕。為了『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全省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民生工程抓在手中,不管是『兩不愁、三保障』等硬性扶貧要求的強力推進,還是民政、教育、衛生、交通、社保等行業部門的柔性新政頻出,或是全省抽調5000多人組成駐村工作隊,對1778個貧困村的全覆蓋,黨的各級執政鏈條充分轉動,帶動社會合力空前凝聚,向貧困群眾拋出了越來越多的脫貧『橄欖枝』。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乾部和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廣大黨員乾部為脫貧攻堅『一呼百應』,更期待得到貧困戶的『外呼內應』:主動對接政策『東風』,乘勢擺脫貧困之擾。曾經賦閑在家的貧困戶就近當起了產業工人、昔日脫貧無望的群眾搞起了『大雁』養殖……不少身邊的脫貧實例告訴我們,乾部幫農民脫貧,絕大多數貧困戶心存感恩、不甘掉隊、借力發力,日子很快有了起色。但是也不可否認,個別貧困群眾在政策面前患了『過度依賴癥』,『換了房子』還想要更多『票子』,脫貧攻堅的『主角意識』不強,『等靠要』意識嚴重,讓扶貧乾部深為苦惱。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關鍵。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致富,不可能『剃頭挑子一頭熱』,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對那些缺乏主動脫貧認知的貧困群眾,一方面,各級扶貧乾部要主動看看是不是在工作中存在方法錯誤、溝通失當、信息錯位,爭取盡快讓貧困群眾與全省脫貧攻堅步伐同頻共振、齊頭並進;另一方面,對那些一心『等著小康送上門』的貧困戶,扶貧乾部既不可端起架子『打官腔』,指指點點、既苛且責,也不能過分放低姿態,無條件地滿足一切需求,而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貧困戶正視『獲取』與『擔當』,激發他們主動脫貧的主觀願望。

  政策搭好臺,貧困戶要唱好戲。如同『老張頭綠色采摘園』的主角一樣,貧困群眾增強擺脫貧困的『主角意識』,自尊自強、拼搏奮斗;借力打力、乘勢追擊,纔能盡快擺脫貧困枷鎖的桎梏,打開新生活的大門。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