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以來,興十四村建設花園式單體村民別墅136棟,全村80%農戶住上了別墅,戶均居住面積196.6平方米。每棟35萬元的別墅,村民只拿10萬元,村集體補助25萬元,產權歸村民個人。
記者眼中的興十四村,目前已初具城鎮規模。從生態農業園、觀光養殖場、農機合作社,到智能溫室、萬畝松林和防洪堤壩;從住宅樓、別墅,到幼兒園、小學和初高中校園、醫院、敬老院;從工廠到企業;從村史展覽館、圖書室、文娛活動中心,到三星級賓館和旅游景點,全村城鎮化建設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村民馬春波說:『村容村貌變化大,農民的變化更大。我們把土地流轉以後,村裡實現耕地機械化作業、農田節水化噴灌、作物良種化種植、土地集約化經營,全村只用2%的勞動力種地,98%的勞動力成為第二、三產業工人。有的農民當上了技術員,有的成了工人,有的專門搞經營,很多人都成了「白領」』。

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總交易額1610萬
在興十四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記者了解到,2015年成立這個平臺以來,建設了農村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農務和便民服務平臺,這些平臺自運營以來,興村網平臺已入駐甘南縣8個社區、10個鄉鎮、95個行政村,全縣覆蓋率達100%;共建設信息服務站點393個,發展信息員、草根物流隊伍450餘人,共計培訓信息員、商家、政府工作人員2000餘人次,提供就業崗位600多個,本地商家入駐183戶,發布商品2145種,完成網上交易54890筆,實現總交易額1610萬。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做一件。以付華廷為帶頭人的興十四村黨委班子,不僅為人民群眾做了『一件』,而是『一件又一件』。『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是年近70歲的付華廷在黨旗下許下的錚錚誓言,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