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14日訊 “驚蟄”過後,乍暖還寒。3月12日,在地處甘南縣的黑龍江興十四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智能溫室裡,各種花卉爭奇斗艷、奼紫嫣紅。示范園區主任鄭逢琪介紹,這裡種植蝴蝶蘭、紅掌、杜鵑、海棠等80多個品種花卉1萬多盆,每年收入100多萬元。
在興十四村,記者深入企業車間、農戶家中采訪,許多村民從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看到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和總書記坐一排,都十分激動,興奮不已。今年78歲的第一代墾荒人劉鶴亭告訴記者:“總書記惦記著廣大農民,這是我們全村人最幸福的事情。”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興十四村,一個生態宜居的花園式現代化小城鎮已展露姿容。2015年,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總資產達到22億元,總收入實現20.4億元,村民人均收入實現7.6萬元,全村走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農村信息化和農村城鎮化的康莊之路。
提高精准農業和智能化農業水平
2010年,興十四村與省農科院“院村共建”黑龍江興十四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已建成萬米智能溫室1棟、實驗控制中心2543平方米,1個3000噸庫容的馬鈴薯種薯窖,建成1331棟溫室大棚,100多臺套大型噴灌實現100%高效、節水噴灌,溫室和大棚內全部安裝了高效節水的滴灌設備。全村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准農田2萬多畝。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興十四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先進農機500多臺套,作業面積輻射興十四村及周邊耕地40多萬畝,每年產糧6億斤。土地全部實現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全村耕地由村裡2%的勞動力種植,98%的勞動力成為二三產業工人。
說起這幾年村裡發生的變化,正在接待又一批城裡采摘團游客的草莓種植大戶孫淑梅快人快語:“我家現在有7棟大棚種草莓,每棟大棚產草莓2000斤收入5萬元,7棟大棚純收入30多萬元,現在真正過上了好日子!”
經過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面積達到2.4萬畝,吸引了遼寧、齊齊哈爾、大慶等地130多戶農民來興十四承包大棚,示范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民從事棚室生產,安置就業2000多人。帶動周邊6個村1萬多人,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不到6000元增加到1.2萬多元,興十四村成為全國100個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之一。
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動下,興十四村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迅猛發展,他們與北京挑戰集團、溫州海螺集團合作的?制劑生產項目,與北京科為博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的微生態制劑生產項目、30萬噸糧食倉儲項目、有機大米加工項目、有機雜糧加工項目和有機肥生產項目相繼落戶產業園。2015年,農產品加工項目產值達到4億多元,帶動2000多農民就業。
發展農業產業化加快建設中心村鎮
清晨,走在興十四村寬闊的大街上,看到的是農民們匆匆趕往工廠上班的身影。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和農村信息化的拉動下,興十四村大部分農民雖然不再種地,但並未離開家鄉,大多在村辦企業就近上班。
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10月村裡成立黑龍江興十四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興村網”,讓興十四村有機農產品進城,實現由原來的賣產品向賣生態、賣環境、賣安全、賣健康轉變,把興十四村打造成“城市冰箱”,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
黑龍江興十四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市場中心經理張磊告訴記者:“通過電商平臺,僅半年時間就銷售各類綠色食品300多萬元,下一步銷售額還將繼續增加。”
興十四村按照創建美麗鄉村的整體要求,加快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農村城鎮化示范典型。五年時間全村人口由原來2000人增長到現在的1.16萬人,按照標准的5萬人口規模的小城鎮進行科學規劃。在已建村民別墅136棟的基礎上,建設村民住宅樓34棟52萬平方米,配套建設了車庫、倉房、商服,同時完善上下水、垃圾處理和硬化路面等基礎設施,相繼投資建設了富華賓館、興十四村史展覽館、幼兒園、興十四學校及興十四敬老院、社區服務中心等。2011年原音河鎮政府更名為興十四鎮並搬遷至興十四村,配套建設了興十四功能服務一條街,隨著信用社、郵政、工商、國稅、地稅等單位相繼入駐,興十四小城鎮的功能日趨完善。
農民從土地中走出來實現多元增收
從土地上走出來的農民,在獲得土地流轉金和土地入股分紅的同時,通過到企業打工成為產業工人、發展規模種養或到家庭農場、合作社、溫室大棚打工成為農業工人,從事第三產業成為工商業戶,實現了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最重要的是農民離土不離鄉,在家門口上班、打工,從根本上解決了空巢老人孤獨無依、留守兒童失學、年輕人兩地分居離婚率昇高等社會問題。
在黑龍江富華科技有限公司雜糧生產車間,正在包裝紅小豆的徐漢鳳大姐告訴記者:“我今年56歲,是土生土長的興十四人,在企業打工一個月賺2000多塊錢,加上原來的退休金和養老補貼,現在一年的收入花也花不完。我愛人和兒子、兒媳都在村裡企業上班,家裡還買了轎車,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要實現中國夢,興十四村也要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村委會主任付海廷向記者介紹,今年將是興十四村各項事業發展的攻堅之年。
2016年,興十四村將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先進技術優勢,新建棚室200棟,增加大西瓜、禮品西瓜、食用菌的種植面積,讓農產品進城,打造全國有機食品第一村、有機食品專業村。新增20萬噸倉儲庫,總庫容達到50萬噸,配套建設烘乾塔、地秤等設施。同時,與北京衛諾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將黑龍江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變成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做成國內最大的、唯一的?制劑產業園區。
到2016年末,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力爭總資產達到24億元,總收入達到25.3億元,利稅1.2億元,人均年純收入超8萬元,把興十四村建設成為一個高標准、現代化的城鎮,全面實現城鄉一體化,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