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
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冰城外科醫生喬海泉和崔雲甫之間的關系,似乎再恰當不過了。
1982年,來自明水的喬海泉和來自密山的崔雲甫,一同考入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從此開啟了他們一生執著的普外科之路。
畢業後,崔雲甫進了哈醫大二院,喬海泉幾經輾轉,也來到了哈醫大一院。
如今,崔雲甫當上了肝膽胰外科主任,喬海泉也已是胃脾門靜脈高壓癥外科主任,都已是蜚聲全國的普外科領軍人物,同是醫界翹楚,可謂旗鼓相當,在冰城外科醫界,成為一對熠熠閃亮的雙子星。

2015年5月喬海泉與崔雲甫教授在醫大二院同臺手術。
最近,他們又相繼譜寫了自己醫學生涯中的閃亮一筆:
剛剛在德國美因茨舉行的歐洲非洲國際肝膽胰學會上,崔雲甫代表哈醫大二院做了兩個發言:『多動脈入路組合在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肝門部膽管癌合並肝切除時的節肝技術』,報告中的技術打動了會議主辦方,更得到與會同行的認同,彰顯出我國肝膽胰外科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喬海泉也成功做完了他的第六例戈謝氏病的罕見巨脾切除手術,這種病在國內發病率僅有十萬分之一,而治療費用又極其昂貴,每年高達200—300萬人民幣,不斷脹大的脾髒和高昂的醫藥費,成了患者不能承受之重。喬海泉想到了唯一一個替代治療的辦法:切除患者大部分脾髒,減少對周圍器官的壓迫,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然而這種手術難度極大,因為患病後的脾髒,已經失去彈性和韌性,只有脆性。喬海泉說,據他所知,目前國內只有他做過這種手術,算這例,一共六例,均獲得成功。
捷報雙傳,當舉杯相慶,這對老同學和同行,為自己、也為對方取得的成就欣慰和自豪,『浮生倥傯,有緣萍聚,當浮一大白』。
眾所周知,他們所在的醫院,在冰城乃至整個省城,都是數一數二的,在這座城市,一條地鐵線就可以把這兩家醫院相連。
而能夠把喬海泉和崔雲甫的人生和友情連接起來的,卻不僅僅是一條地鐵線,還因為他們是同學、同行,是在醫學道路上攜手前行的同路人。
在他們之間,也許正應了古龍的那句名言:『有資格做你對手的人,纔有資格做你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