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
能夠讓崔雲甫和喬海泉走到一起的,也正是這種對醫學的忠誠和熱愛,當然,也有對彼此技術和人品的欽佩和欣賞。
他們經常會『互懟』,比如喬海泉說自己的一例手術做得很好,崔雲甫會一個電話打過去表示質疑:『你這個手術這麼做,真的合適嗎?』而喬海泉覺得崔雲甫發表的論文有不妥的地方,也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你的文章應該修改一下,你這麼說是不對的,在科學上一定要嚴謹!』
但他們的『互懟』,絕不是所謂的『同行是冤家』,而正是因為對醫學的求真較真,對彼此的知根知底,作為朋友和知己,他們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說的:『友直、友諒、友多聞』。
有一次,崔雲甫要做一個門脈高壓癥斷流術和脾切除的手術,手術前正好喬海泉過來看他,聽說後就說:『這個手術我來做!』崔雲甫真的就答應了,可是在進手術室前,喬海泉卻被醫大二院手術室的護工攔下了,這時崔雲甫走過來跟他們說:『你們知道這是誰嗎?這可是門脈高壓癥這方面的專家,我也是要學學他的藝!』最後經過院方的程序和家屬的同意,喬海泉成功地做完了這臺手術。因為是崔雲甫的助手跟著喬海泉做的手術,下了手術臺後,喬海泉跟崔雲甫說:『你這個助手還行,比你厲害!』
能夠如此互相信任的人,能夠彼此這樣說話的人,一定是朋友,足以見兩人之間的心無芥蒂,坦蕩光明。
就像喬海泉說的:『我們的性格雖然並不相同,但醫學是相通的,把我們聯系在一起的,恰是我們對醫學同樣深刻的理解,和我們對醫學共同的執著和信念,以及對彼此的挑剔和質疑,讓我們成為綿長真摯的朋友,因為我們都是醫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有朋如斯,為醫如斯,足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