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小木耳拓寬『林下』致富路

金秋九月,龍江大地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在伊春市翠巒區的千棟木耳大棚種植基地,一個個木耳菌包被串成線,垂掛在大棚內。菌包上,一朵朵黝黑、軟嫩的木耳像一朵朵小花,恣意地綻放著。『黑尊』黑木耳新技術產業園裡,工人們正在對機器進行檢查整修。『一個月後就是木耳的加工旺季了,現在就得做好准備。去年能有機會向習近平總書記做匯報,今年更得加油乾啊!』黑尊科技集團總經理劉振興奮地對記者說。看得出,這一年,劉振乾勁十足。
黑尊科技集團是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的龍頭企業。去年5月23日,劉振為到伊春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做了5分鍾介紹,盡數龍江黑木耳的風采。他自豪地對記者說:『總書記來的時候,問我如何鑒別黑木耳的好壞。我告訴總書記,伊春有個順口溜兒,從乾品歸納來說就是小、厚、黑、硬、脆、純;泡發之後歸納來說就是厚、黑、彈、滑、脆。此外還有理化指標,蛋白質、總糖含量高。由於伊春地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沒有污染源,所以生產出來的黑木耳不存在農藥殘留,伊春的黑木耳衛生指標特別達標。』
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饋贈,更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橕。過去在伊春,由於菌種不統一,生產技術差,黑木耳產業只能靠天吃飯,賣不上價錢。黑尊集團根據伊春林區特點,經過3年實驗研發了黑木耳菌種。劉振說,『黑尊』整合了伊春的林下資源,菌種遍布17個林業區局,147個林業場所。2016年,企業生產二級菌種500萬包,三級菌種1500萬包。去年總書記考察調研後,公司上下充滿了大乾一場的壯志豪情,增加投資1.2億元建設二期工程,今年3月20日正式投產。投產後,可生產二級菌種1000萬包、三級菌種4000萬包。今年,翠巒林業局建設600棟木耳大棚,烏馬河林業局建設500棟木耳大棚,用的都是『黑尊』的統一菌種。
更加令人振奮的是,去年8月20日,『黑尊』年產3000噸有機黑木耳生產線也正式投產。企業實現了從菌種研發、到菌包生產、再到產品回收加工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
在木耳種植基地的大棚裡,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木耳進行日常管理,技術員們耐心細致地做著技術指導。劉振告訴記者,這些工人基本都是林區職工。去年有800戶林區職工為『黑尊』種植木耳,今年已經達到1600戶。技術人員隨時隨地的指導,使種植戶們心裡更加有了底氣。
『種黑木耳是最接老百姓地氣的。「黑尊」有200畝種植示范基地,菌農們可以看好了再訂購。目前,種一袋黑木耳可以賺1.5元錢。一般家庭一次可以種兩萬袋,半年時間,就可以賺三萬元。』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准,統一產品回收,伊春的黑木耳身價見漲。目前,『黑尊』的黑木耳已經遍布全國3000家商超、近萬家餐飲店,更成為5500家肯德基的唯一木耳供貨商,產品供不應求。劉振說,2016年公司產值5000萬元,今年產值預計能達到1億元。
這一年,除了企業發生了變化,劉振自身也經歷了很多。他告訴記者,因為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5分鍾,他一下子成了企業『明星』。集團領導派他到『黑尊』在吉林、牡丹江的分公司做了專題匯報演講。演講的時候,大家對他和習近平總書記相處的那5分鍾特別感興趣,當他告訴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對木耳產業十分關心,無論是菌種培養還是生產工藝都一一了解時,大家都很振奮,紛紛表示,一定不能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盼,做好林下經濟,為林區轉型貢獻力量。
發展林下經濟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場,突出多種經營,防止一哄而上、產銷失衡。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話語猶在耳畔。『雖然目前「黑尊」選擇了以科技作為引領,木耳菌培育、木耳加工並行的發展道路,已經通過電商平臺,實現線上交易、線下配送,還通過體驗式采摘的方式加深了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認知。但是,今後必須注意研究市場,做好多種經營文章。』劉振說,『黑尊』計劃投資1.4億元建設一個新的物流配送電商平臺,同時引入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檢測機構。『不僅僅是黑木耳,還要把山野菜、蜂蜜等森林特色食品引進來。消費者在我們這裡看好產品後,可以選擇物流配送。當他們走進家門的時候,商品已經配送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