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國土資源廳駐海倫市長發鄉長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孫恆
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用『根本性問題』『重中之重』『優先發展』三個關鍵詞,把『三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政治高度。通過深入學習十九大報告,領會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內涵,作為工作在『三農』一線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孫恆備受鼓舞和振奮。
孫恆在座談會上說,扶貧產業必須有生命力,保證工作隊離開後,農民自己能夠良好運轉,培育可持續增收的產業,纔能真正做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脫真貧、真脫貧。『我們長華村駐村工作隊按照龍頭企業+基地的產業合作體系,聯系壹豐公司訂單收購全村8000畝大豆(雜糧)進行深加工,使戶均增收700元。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的模式,依托村裡的坤諾水稻種植合作社,引導農民由賣水稻向賣大米轉變,投入資金將62戶貧困戶捆綁入社,享受股份分紅,實現戶均增收800元左右。利用空閑場地發展光伏產業,戶均預計增收3000元左右,將帶動6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明年還將建設富硒大米示范基地和發展小菜園經濟,這些項目的落地,根本目的就是幫助貧困戶實現長期穩定增收。』孫恆說。
孫恆還表示,倡導健康向上的村風民俗,既符合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扶貧工作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載體。他所在的駐村扶貧工作隊組織廣場舞、扭秧歌等活動,通過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把村民從麻將桌、酒桌引導到集體活動中。利用路邊溝建設取土的便利機會,建設了子母荷花池和孝順長廊,打造孝順文化。開展白色垃圾撿拾活動,增強村民愛護家園、保護生態意識。通過系列活動,改變村民的精神面貌,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創造良好環境。
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工作隊對於有自主脫貧意願的貧困戶,在資金和政策上進行重點幫助,重點培養宣傳自主脫貧的典型,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自強自立,在村廣場設立了8個宣傳展板,圍繞黨建知識、扶貧政策等方面適時更新宣傳內容,讓農民在休閑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報告中的這句話,字字千鈞,我深感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理應走在前列,理應有所作為。我有信心、有決心履行好工作隊長和第一書記職責,帶領省國土資源廳駐村工作隊紮根長華,不懈奮斗,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應有貢獻。』孫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