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物價局駐海倫市海倫鎮南眾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永祥
以『工匠精神』書寫脫貧攻堅新華章

黨的十九大再次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攻城拔寨階段,駐村扶貧工作隊作為扶貧一線的『戰士』,應當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找准方位,以『工匠精神』抓好精准扶貧,精耕細作,將扶貧的力量用在『點』上,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書寫脫貧攻堅的新華章。座談會上,省物價監督管理局駐海倫市海倫鎮南眾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永祥鏗鏘有力地說。
扶貧工作隊進駐南眾村後,第一項工作就是與鄉村乾部密切配合,逐門逐戶走訪、一家一家算賬,在全村580戶2200人中精准識別貧困戶51戶106人。並區分不同情況,為每個貧困戶精准設計脫貧方案和路徑,使扶貧措施更有效。
把每一個致富產業項目謀劃准、研究透,做細每一個具體環節,纔能真正用好的項目帶領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夢、走上小康路。經過多方調研,扶貧工作隊發現南眾村水稻種植優勢明顯,就將致富產業聚焦到『稻田鴨』養殖項目上。貧困戶將鴨子養大了,銷路怎麼辦?在省物價局的支持下,工作隊一次次與大潤發超市溝通,最終把『稻田鴨』直接送到超市銷售。目前,南眾村今年養殖的400只『稻田鴨』已銷售一空。同時,他們還積極與慶安東禾金谷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協商洽談,最終促使該公司與南眾村整體簽署了水稻收購協議,確保貧困戶種植的水稻穩定增收。
以『工匠精神』駐村扶貧,意味著工作需要更加的精心細致,始終把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在手上,切實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水田灌溉用電,一直是困擾南眾村水稻產業發展的制約性問題,也是稻農最關心、最盼望解決的問題。張永祥和隊員們積極發揮部門優勢,協調溝通電力部門把電線線路接到田間地頭,近期將開始施工,僅此一項,每年可為農戶節省灌溉費用108萬元。
今年夏天,扶貧工作隊剛進駐南眾村,發現村自來水設施不全,全天沒有供水,村民只能吃自打的『小井』水,飲水安全堪懮。他們積極協調海倫市水務局等相關部門,完善供水設施建設,讓全村閑置4年的供水設施啟動起來。如今,全體村民都吃上了放心水。
座談會一結束,張永祥就要返回南眾村,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他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科學謀劃,細化量化51戶貧困戶的具體脫貧方案和措施,排出精准脫貧『時間表、路線圖』,隨時跟蹤執行情況,確保按時脫貧。